进可策略规划退可撕逼打架——产品经理到底是什么存在?
2020-05-23
2020年注定会是历史上不同寻常的一年。 在离2020年底还有六个月的时间里,有太多不确定需要企业家去面对。然而,可以感受到的是新型大国关系已经到来: 即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概率的,会在保守主义的氛围内继续前行数年。 那么,美国政府将会沿着这个气氛,坚定的维持它在科技和工业上优势,甚至拉大它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差距。在接下来的数年里, 美国政府会更加娴熟的挥舞出口管制法的大棒。 那么,对广大科技企业来说, 熟悉以出口管制为核心的技术管控规则, 并依此做到有的放矢, 优化自身的战略:包括研发战略,人才战略以及海外布局称为首要工作之一。
美国出口管制法律基本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则部分,主要包括十大禁止行为的定义,第二部分是ECCN 代码分类, 第三部分包括实体名单列表。具体来说, 其中第一部分界定出口,视为出口的行为以及受管辖人/实体的范围。第二部分是对所有出口产品的代码分类,并且依据代码制定相应的限制出口的规则。 第三部分是日益增加的多达数百页的实体名单。
美国商务部主要通过增加实体名单和改动某些具体产品/技术的ECCN代码来达到它的更加严格管控目的。 比如2020年1月份对自动驾驶相关软件ECCN码的改动为0Y521就非常能够说明这一趋势。 (在接下来的系列文章里,笔者会详细解释)
ECCN 代码不仅仅是管制规则的指南针,也是技术前沿的指南针。 通过ECCN代码,企业制定自身的合规体系, 也可以感受到“稀缺”的边界在哪里。例如芯片企业可以从ECCN代码里面,了解晶圆制造的技术系谱。 美国商务部的确从材料,化工和硬件三个领域约束晶圆技术的ECCN代码。
如果芯片企业可以依据“稀缺”这个边界,提前半年或者一年制定自己的人才战略,那将迅速在业界崛起。 Intellipro 于2009年在美国硅谷成立, 十一年来,Intellipro 已经服务于各大湾区IT企业, 在业界积累了长足的经验并制定了行业标准。2020年更是被谷歌评为优秀人才输送公司。 我们希望能够在新的时期提供与众不同的专业服务,让您的企业在瞬息万变的科技竞争中保持长久的优势。
https://www.nytimes.com/2020/05/29/us/politics/trump-hong-kong-china-WHO.html
关于香港在出口管制领域的特殊地位,笔者将在将来的系列文章中做详细介绍。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 请联系我们发邮件给:joseph.ding@intelliprogroup.com或者添加微信jiaoz1776.
进可策略规划退可撕逼打架——产品经理到底是什么存在?
据Google无人车之父Sebastian Thrun介绍“2020年中国IT技术人才缺口为2000万”,根据中国产品经理岗位普遍占比区间5%-10%计算,未来4年中国产品经理的需求为60万-120万。据统计,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产品经理平均薪资为12.8K,其中,月薪10K+产品经理总共占比87.6%。
以上是根据levels.fyi最新统计三家it公司对于入门级别的产品经理的薪资情况。其中google的title为 Associate Product Manager 1 (APM1, L3),Facebook 为 rotational product manager (RPM, L3),Microsoft (59 PM1)。
巨大的行业缺口让“产品经理”一时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与工作相对单一、枯燥的工程师相比,越来越多具有技术背景的人更愿意投身产品经理的怀抱。但是,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并不只是动动嘴皮就够了,对于硬技能、软实力相对更高的要求让很多企业对于产品经理的选择愈发精益求精。很多人都说产品经理是未来CEO的摇篮,即便要求变高,丰厚的薪水、一片光明的职业发展方向、有趣的工作内容都是作为一名PM的致命吸引力。
产品经理一天到底在干嘛?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一天到晚在和开发撕逼打架吗?在和老板斗智斗勇吗?在和UI为了一张图吵的不可开交吗?在和运营把锅你甩我我甩你吗?在探知产品经理内心世界之前我们不妨先做一个简单的测试,看看自己和一名产品经理之间究竟差了些啥?
妈妈是产品经理,是需求的承接方,全家人是需求方,全家人是全部用户,全家人的第一需求是吃饭,小明是个别用户,喝果汁是第二需求,妈妈在有限的投入和受限情况下,如何尽可能的实现小明的需求,并解决小明的痛点?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自然要纵观全局、抓大放小,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要考虑以下几点:
b.暂时先以白开水满足渴的需求
b.让小明休息一下,自己去买果汁
b.弥补用户(做好吃的饭菜小明没有喝到果汁,引导用户注意到)
‘小明喝果汁’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却蕴含着巨大的产品逻辑,那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些疑问。
以最基层的负责一个功能模块的产品经理为例,简单概述的工作流程是:发现需求-分析需求-进行调研-做竞品分析-画流程图-画原型-写文档-评审-验收-上线,一个最基层的产品经理是需要对整个过程负责的。
对于从业时间不同的产品经理,职业发展的线路和侧重点其实也有所不同。
-PM入行1-2年:
以发展技能线为主从而提高对每个环节的实操的竞争力。
-PM入行3- 4年:
从技术转向业务,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以及产品线有深刻的理解,对供给双方的需求和服务有深入的认识。
-PM入行5-6年:
构建属于自己的产品思维的同时具备出色的判断力,形成自己的商业分析逻辑。
既然产品经理是一个热门的岗位,那么如何成为产品经理?产品经理需要哪些能力?
1.逻辑思维
坦白说,PM的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大多和逻辑有关。逻辑贯穿产品经理工作始终,过于依赖灵感脑洞或强调细节执行都容易使普通产品经理走入死胡同,而两者背后都需要逻辑和分析支撑。
2.沟通和执行能力
基本的需求背景、问题描述、解决方法描述、勤反馈是必备内功;产品岗需要和运营、广告、销售等所有公司内部部门,甚至可能的外部人员进行沟通。
3.对产品的理解力
一名优秀PM的脑海中始终有一张不断被完善的产品架构图。了解了公司的产品架构,你才知道自己负责的产品所处的位置。
4.个人软实力
个人软实力并非只针对产品经理而言,而是一名职场人都应该努力获得的技能,主要包括:让人舒服的递进式沟通能力;回答/汇报的技巧;认识自己的能力等。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虽然团队比较小,可以快速沟通,不拘泥于细节流程,但是创业公司做事更注重业务发展的时效,而且创业型公司一般不会招聘实习生的岗位,他们更倾向于入职就可以上手工作的人。在大公司的成长路径比较成熟同时也会有比较完善的培训机制。在创业公司的成长,完全依靠自己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自我成长,也比较依赖于业务的成长性。
一般来说,如果在美国做产品经理,那么对PM的综合能力的要求比国内的企业要求相对更高。在美国企业做PM需要的是对大方向把控的能力,而非拘泥于细节,究其原因是美企的工程师们有足够强的判断力、领导力以及产品意识来实现需求。这时候,对于PM的沟通技巧就相对要求更高, “我是产品经理,我要你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状况早就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需要提升沟通效率以及技巧说服工程师。
硅谷产品文化由于各大科技公司对于软件技术的绝对推崇,以技术和创新为驱动力推动产品及文化的发展,导致了湾区产品研发的Bottom-up决策特点,以技术创新与功能开发为起点构思产品未来的雏形和趋势,对于技术的崇拜结合市场需求,应运而生了湾区特色的产品思路与逻辑。
一般大家都会认为计算机/技术相关专业毕业的人比较适合做产品经理? 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理工科毕业生做产品经理最大的优势是: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这方面的软实力我们在前文有提到过,关于产品经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这也是理科生的一个优势。但是“懂技术”不算前置条件,因为技术并不是产品经理的核心技能,它只是个小加分项。
产品经理从业者青睐具备理工科背景,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科学,电气工程,工商管理学等,结合丰富的做产品经验,硅谷科技公司注重产品经理的多样性,每一位产品经理均有独立的个性和特长,由此科技产品和产品特性才不会缺乏创新。硅谷尊重技术,推崇创新实验精神。产品经理从业者需保持在纵向专业技能稳定扎实的前提下,拓展自身能力的横向发展
WFH—疫情下,IntelliPro 优秀猎头顾问的成功之道
随着疫情蔓延,现如今绝大多数企业都纷纷推行“WFH”,即Work From Home:在家办公。工作环境的改变也为职场人们带来了新的难题:很多人认为,在家办公最大的挑战就是在远距离的情况下,管理和沟通效率会大大下降。对于部门领导而言,由于缺少面对面沟通,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快速地安排工作、调整节奏,员工/团队成员在做什么,遇到什么问题,也无法得到及时的沟通和有效的建议,因而在团队协作上便会遭遇不小的挑战。
那么在当前疫情下,我们IntelliPro的小伙伴们又表现的如何呢?根据疫情期间这两三个月的业绩比拼结果,我们有四位非常出色的猎头顾问以势不可挡的业绩让人叹服!他们不但丝毫没有受到疫情的任何影响, 反而业绩比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率达到了历史新高。下面,我们逐一揭开这四位优秀员工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一起探探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优秀?
时间管理很重要,疫情期间很可惜不能和候选人见面,但WFH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让我们和候选人可以通过电话交流。对于时间管理我认为有两点比较重要:第一,管理安排好自己的整块时间,按照排序从最紧急和重要的事开始做起。第二,利用好碎片时间,把零散的时间用好也能做很多事情。入行五年以来,最大的感触是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以诚为本,想你所想,身体力行,坚持不懈,知书达理,专业知识过硬,传业解惑,为客户和候选人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做出客户和候选人双赢局面才是最重要的。时刻都要记住一点:猎头是顾问,不是销售。
此外,时刻都让自己处于学习的状态。对于我而言,知识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 书籍和社交平台。知乎,一亩三分地,领英,大牛的文章,36Kr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第二, 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硅谷我感觉十个人中有九个都是老师,广交朋友,多多讨教。第三,实践。和候选人朋友联系的时候,不懂的时候不要假装,该问一定要问。保持专注度其实很难,时常会被各种事情打断。但是,打电话保持一个热情高涨和专注的状态很重要,因为情感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对于我们的候选人而言,他们很多都是在繁忙工作之余来抽空接我们的电话,我们就更需要把积极和专业传达给对方,为候选人传递信息并且创造价值。客户付钱给猎头,付的不是简历而是时间和服务。我珍惜每一次和候选人打电话的机会和时间,如果不能赋值,那便是失职。
•以诚为本,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时刻保持学习状态,虚心求教。
•做一个能为别人带来价值的人。
如果要用一种丛林中的动物来形容Steve,我想那一定是狮子:勤奋、霸气,百折不挠,他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业绩之王和常胜将军。
对我而言,环境的改变对工作状态并没有太大影响。和往常一样,我依然会每天早上把当天需要完成的事情记录下来,并且给每个事件标注完成时间,之后在每天下班前复盘当天的成果。按照计划进行,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把每个时间点都充分利用起来。今日事今日毕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所以我基本上不会把需要做的事情拖到第二天,尽力在当天全部解决。自从在家办公以来,我反而会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把节省下来的通勤时间放在学习上,用专业知识来提升自己,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中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每当遇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我通常会总结经验并吸取教训,力求在之后的工作过程中尽力做到最好。孤身作战无法持久,所以我很感激团队成员给予我的帮助,这也是我取得进步和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对我影响最大的当属Enbo那种乐观的心态,这种积极的态度对于猎头从业者来说是最值得去学习和借鉴的优点,也是我持续不断的动力来源。还有很多和我共事的伙伴们,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鼓励、有每个人的无私奉献,我才坚持到现在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工作效率。
•对客户、候选人、同伴有责任心,不抛弃、不放弃。
•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多跟业内人士沟通交流,踏实深耕到行业当中。
Bella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她的执着、拼搏,无私分享,任劳任怨以及出色的团队合作和大局观,对于她的成绩我并不意外,而是所有努力最终都将开花结果。
我一直认为工作环境的变化并不能对工作状态产生太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理解公司对于自己期望,是否对自己有着明确的要求。相对于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可能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你是否能够找到一种有效的自我激励模式,在这一点上其他人的想法并不能够对你的做事方式产生过多的影响。简而言之,掌握自己的工作节奏,做到劳逸结合往往会对工作效率有着正面的作用。
大多数时候,我认为压力和工作动力是成正比的,对自己高要求的人往往最后的成绩都不会太差。个人认为成长为一名优秀猎头,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路径,但一般来说要做好猎头工作,你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是同等重要的:硬实力包括英文水平、技术知识、人力资源领域知识等;软实力包括问题解决能力、不抛弃不放弃的韧性以及敢拼敢闯的性格等。这些实力其实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打磨。工作中常有高峰和低谷,很正常!遇到低谷的时候,别轻易放弃;处在高峰的时候,也别骄傲自满,强大的内心是需要长期修炼的。那么在当前疫情下呢,我们能做的就是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善于自我激励,工作中做到劳逸结合。
•善于自我施压并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乐观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
胜不骄、败不馁,坚韧不拔等褒义词都不能概括我对Enbo身上优秀品质的欣赏,他是团队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只要有他在每个人心里都会特别踏实。
和很多同事相比我的资历并不深,算下来做全职岗位也才不到半年,但随着时间的积累,我还是有一些心得体会可以和大家分享:对于刚入行的新人而言,我的建议是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行业、一个具体的职能入手,甚至是去仔细了解某一个公司,尽量做到深入且透彻。此外,尽量把工作安排得满一点,有目的性地去培养现一种直觉:我到底应该要花多少时间在现在这个职位上?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继续推进?对于不同的候选人哪种沟通方式更加有效?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和努力才能积累出来的经验。但还有一点比经验要更重要——不耻下问。保持开放的沟通,在项目群里面尽量发表意见,这样才能和大家一起进步、学习。
很多人都觉得我非技术类岗位做的不错,我也想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心得。大数情况下,我们需要学习的技能是如何在尽可能短时间内,高效地与候选人沟通并找出亮点。候选人的软实力以及性格或者散发出来的激情是决定性因素,但比这个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理解客户需求。大部分情况下,单从职位描述里面是无法看到对技能要求等相关等信息,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和客户沟通。前不久,我完成了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棘手的案例,在处理和候选人的关系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学会如何跟比自己职级高很多的候选人沟通非常重要。如何以一个平等的角色去对话?怎么样通过现有信息去获得候选人对你的信任?最大的感触就是很多时候做非技术岗位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惊喜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生。
•保持开放性沟通,尽量多地去发表意见
•针对不同对象调整并完善沟通技巧。
•学会吸取他人身上的优点,弥补不足。
作为部门里面未来之星的代表,James高绩效、高潜质在同事间树立了优秀的榜样!一流的沟通技巧和对客户的服务精神是他身上的闪光之处。
硅谷七点钟丨全球爆火, 被各大顶尖科技公司推崇的一门课
这里是由硅谷F.L.A.G.等顶尖公司资深工程师打造的一站式求职课程与服务平台,旨在为有志进入IT领域的华人提供最靠谱的就业服务。
为了设计一款好看的手机,设计师会尝试尽可能多的风格,最后优中选优。
选择,规划,优化是我们人生中重复一遍又一遍的事情。
但是,我们的选择永远都是正确的吗?我们多希望可以拥有哆啦A梦的时空隧道,帮助我们看到未来。
现在就有这样一门课,可以告诉你如何“选择”。现在就有这样一门课,CEO都争着去上。那就是“创新设计思维”。
斯坦福设计学院成立于2005年,这所成立时间不长、不授予学位、不教设计的设计学院,在短短时间内超越了商学院,成了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学院。
不要被“设计”所迷惑,以为是讲美术设计。
设计思维就是用创新性解决问题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和思维方式帮助个人与企业。创新是有套路的,最强大套路是创新设计思维,它能帮助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人找到自己创新的能力,它能帮助企业确定战略发展方向。
为了解答大家如何“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疑问,硅谷7点钟诚邀重量级嘉宾:艾欣博士,创新设计思维导师。
艾欣博士拥有多学科、跨国跨界的教育和工作背景,曾在美国能源国家实验室、IBM硅谷科研中心任研究员。现以斯坦福设计思维为依托,成为创新思维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创新创业导师,把创新性思维方式传授给更多的人。
首先我们回到为什么企业需要创新,以及如何创新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有点像突然把你扔到热带丛林或者是一个你不熟悉的地方,那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任何的工具或者方法的话,你会很恐慌。因为你面对的是未知的情况,如何生存哪些是敌人,一切的一切你都一无所知的。
那对企业而言,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初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面临困境。很多时候设计思维能给我们或者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方法,通过它我可以知道猎物是什么,猎物在哪里,如何去捕捉猎物。
对于跨国或跨地域的公司,创新更是必不可少。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单一的运作模式是不能满足公司发展以及长久战略。同时,企业中有来自各个国家种族不同的员工,他们分布在全球很多国家,负责着不同的业务,在这种融合的状态之下,创新思维是一种将各个领域的专家联合起来,按照设计思维中共情、界定需求、头脑风暴、产品原型、测试五步去完成这样的设计。分步、分类解析。既是拆解也是寻找长久企业战略发展。
用创新设计思维的理论和方法来设计自己的人生。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人生陷入困境,如果你觉得一直在困境中打转,如果你感觉很焦虑、迷茫和困惑,如果你对现状不满意却不知道如何改变,如果你什么都有却感觉并不幸福。创新设计思维帮助你找准方向。
•设计你的人生,不是教你设计一条捷径、省时省力只成功不失败的路,世界上没有这样的路。
•设计你的人生,是教会你如何做出选择,如何关联现在和未来 。
•规划人生不是重新设计一个全新人生,它是在你现有人生的轨迹和基础上,科学地调整和改进,以获得更多增益。
•人生也不存在唯一最优解,因此不可能被完美规划,忘掉终点目标,把精力集中在过程,为自己设计不同的可能性,不断尝试。
从HR 部门转战Recruiting 部门,你不知道的秘密全在这里~
我是Simon,今天是我实习结束的第一天,难得weekday不用上班,却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不适应。就像昨天last day的时候,我以为会和小伙伴们逐一拥抱,最终也只是像往常一样,和Steve做了review,和要好的同事说了再见,唯一不同的就是少了那句“明天见”,而他们也都在说欢迎我学成回归,这一刻,我心中充满无限感动与不舍,如果可以,我也希望能再回来。
Intellipro留给我的不仅仅是3个月的工作记忆,真正让我难忘的是从他们身上学到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法。
我最喜欢的老师,在我未完全懂事的年纪就告诉我,先成人,再成才,这是一个我走到哪里都会铭记的道理。在我看来,作为一个猎头,做人真的比技巧,套路要重要得多,我想和Steve继续学习,毕业后有机会的话,也想重归这个team,去追寻自己热爱的事业,成为一个优秀的猎头。
当然,如何做人,是个大题目,只希望大家时刻都能知道“以人为本”是我们成功的根基,在此之上,如何枝繁叶茂,需要技巧和积累。
所以我想把自己在IntelliPro三个多月以来的收获总结出来,和大家分享。
我研究生阶段所读的专业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而我毕业了之后也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实习,加上职业规划意识比较强,在刚到美国时,就已经开始关注找实习和工作了。
通过参加一些美国本土企业的实习,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尽管自己已经来美国一段时间了,但是在文化和沟通方式上,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所以我转变了思路,为什么不选择一家华人较多的美国公司呢?
机缘巧合之下,一位曾在IntelliPro实习过的学姐向我们推荐了这份工作,并且我了解到公司口碑也是不错的,于是我将简历投到了IntelliPro, 之后面试也顺利拿到了offer。
面试时,面试官Sisi就告诉我,尽管IntelliPro已经成立了十年,但我们依旧是一个start up。
如果要用词语来概括IntelliPro的特点,我想大概就是活力、激情、和“压力”。
第一天上班时,第一印象就是震惊,目光所及就是一个开阔的办公室,此外分布着几间会议室,大家都坐在一起。
我个人最喜欢的IntelliPro文化就是组织架构很扁平,拥有非常开放包容的文化,我以前实习的时候,一个多月下来,基本只和leader和部门同事打过照面,但是在IntelliPro,我可以直接找到Senior的人交流,他们也很喜欢和我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并且倾囊相授。
而“压力”更多的是指Self-motivation,每个部门的小伙伴都很厉害,也促使我想要学习更多,我能感觉到他们对于这份工作的喜爱 ,每个人都很有冲劲。美国职场文化对于工作的概念就是在相应时间做好自己的事就OK了,但是在IntelliPro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自觉的氛围,会很自然的贡献更多时间,大家觉得投入这个时间非常值得,我们不只是在简单地工作,也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同时,公司不仅仅是只做高端猎聘,还会涉及人才培训和其他的业务,布局很广,也让我觉得在这里非常具有发展潜力。
在这次实习中,我前两个月作为HR Intern,第三个月就开始尝试一些猎头的业务,工作转换之后,我非常清晰的感受到,尽管同是人力资源领域,但是HR和猎头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作为HR Intern,我接触更多的是和客户相关的东西,内容多并且很复杂,还要熟知各种法律合规,需要的是细心。
而对于猎头来说,更重要的是快!因为机会是瞬息万变的,哪怕你稍微慢了那么一分钟,别人就可能先拿到了这个机会。
从读JD到搜人/看简历,弄懂每一个不懂的词或者技术,明白底层逻辑,为什么要这些技术,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如何自信的和候选人打电话,慢慢摸索里面的技巧;再到如何交人,我推荐summary每次都重新写,一定要把交人的profile的格式整理得干净清楚,把人交了之后,我会发邮件告诉每一个候选人,因为这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我们要做到尽善尽美。
在IntelliPro我还认识了非常多优秀的伙伴,他们在工作上给予了我非常多的帮助,尤其是我的师傅——Steve(IPG是师傅带徒弟模式),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有志青年。
他在生活上是个非常亲和的人,但在工作时非常的严谨,Steve最大的特点是他不会事无巨细的告诉我,这个工作该怎么做,而是给我抛出一个问题,让我自己去寻找答案和解决办法,他也不将我当做Intern看待,都是一视同仁的高要求,培养我独立思考的能力。
之前有一次,我在准备整理profile上交时,刚好到饭点,我当时觉得晚一个小时没多大影响,就先去吃了午餐,等我回来时Steve就问我,profile交了吗,我当时如实说了自己的想法。Steve说:“猎头的第一原则是什么?就是要快,这一个小时会发生什么你无法掌控,你能做的就是尽量快,只要是当下能完成的事就不要拖到后面去做”直到现在,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
说了这么多,我越来越坚定自己是喜欢这份工作的,当初学HR,就是想和人打交道,学了之后发现,想和人打交道,做In-house的话,可能要20年后吧,而猎头却是一个让我在20多岁就能实现梦想的岗位。
以上提及的,几乎都是在总结和候选人打交道的方式,而与人打交道,首先自己得先成为一个合格的人,这就说回了我之前的话,先成人,再成才,希望与大家共勉。
真心希望很快能够听到大家拿offer的消息,如果12月份再回来的话,你们就是我追赶的目标了,希望大家进步飞速,到时候让我压力大一点。
拿我妈的话说,我这个人就是有点贱,非要逼我才能做点像模像样的事情出来,玩笑话,anyway,祝大家一切顺利~
10年行业经验,北美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告诉你这些海外招聘干货!
大家好,我是金一粟,是IntelliProGroup集团的Founder & CEO,我97年就来到美国,在那之后,当了 10年的程序员。
2009年,我创立了IntelliProGroup,进入了人力资源行业,今天非常开心,也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海外招聘的经验。 大家知道,如今是全球化时代,许多企业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也为了推动企业的全球化战略,纷纷进军海外,招募全世界的优秀人才。
但是,要想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双赢,却不是那么容易,了解海外的市场与人才,是海外招聘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对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从2008年至2017年,前往美国求学的学生数目一直在增长,同时学成回国的留学生也是越来越多,这种双向流动的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持续保持。
我相信“地球是平的”,高端人才一定会流动到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的平台。
对于刚毕业的留学生而言,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工作岗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因此留学生回国意愿也愈发强烈,但是当前的市场环境变幻莫测,回国工作也意味着将迎接更多挑战和机遇。
在美国,作为manager的华人比较少,从职业的选择上来看,大多数亚裔在从事科学家等研发工作,很少担任管理岗位,美国人称之为“竹子天花板”,这种现象短期内较难改善,因此有许多高端人才选择回国工作,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
首先,我觉得回国工作不仅仅是一个转换工作的问题,更是生活方式及生存空间的巨大改变。
由于文化差异,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方式差异巨大,在中国,你可以参加非常丰富的娱乐活动和夜生活,交通出行便利,也可以与家人有更多的相聚,照顾父母与老人,陪伴子女成长。
同时,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城市的地图基本每天一换,扫码支付成为生活日常,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部分高端人才在回国后,较难适应这种快节奏。
这些差异都让他们产生一定的顾虑,如果自己无法很好的融入当今的中国生活,之后的工作又该怎么办?
除了Package(薪资、福利、奖金、期权等)之外,他们也十分看重公司的发展前景,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个人的成长依托于公司的发展之上,因此公司的前景如何,是候选人最关心的一个点
高端人才偏爱经营稳定并且有着较强规划的企业,尤其是今年的独角兽公司,随着资本成熟,纷纷开始上市,行业竞争力提高,这些也会对人才流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很多海外华人属于风险回避者,而不是风险偏好者,尽管回国工作是高增长机会,但也面临着高风险,许多人可能并不愿意冒险,所以需要企业为候选人提供回国的一系列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生活,适应工作环境。
部分企业在不了解美国市场的情况下,就开设研发中心,但是研发产品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看到成效,以及持续的跟进战略目标, 这就要求企业在初期便要制定长期的人才发展规划。
怎么样能吸引人才,如何让高端人才融入集体,产生归属感,企业的人才的梯度是怎么样,这些不同的人才要如何搭配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做很多的工作,建立人才战略目标。
企业可以在海外举办很多活动,例如宣讲会,不仅是招到了非常多的人才,也增强了雇主品牌,同时有计划的开设研发中心,贴近当地的人才,也是一种良好持久的品牌建设方法。
专业人做专业事,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商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面的人才解决方案,包括亲人安置,子女入学问题,维持绿卡等,提高企业招聘效率,因此企业可以与优秀的人力资源服务商进行合作。
企业在面对候选人时,可以不拘一格揽人才,正因为人具有灵活性,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事物,固定的标准有时反而会不利于人才招聘。
海外秋招企业避坑指南
7月,各大企业的“秋招之役”硝烟悄然升起,许多知名一流企业纷纷进军海外,招揽全球精英人才
对一流企业的HR而言
海外校招到底有哪些坑需要注意和避免?
宣讲会的到场率如何?到场学生是否专业对口?
如何增加校招的成功率?
企业在海外招聘中,可以根据岗位,放宽海外招聘的条件,例如提供一些实习生的名额。这样可以保证更多有能力的优秀候选人参加企业的面试,美国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企业还是用传统的筛选方式,只看学校的综合排名,则会错过一些专业技术很强的候选人。
学校的专业匹配度
一些企业由于对海外学校的了解不足,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可能会局限于名气或者是规模等因素,忽视了专业匹配度,因此企业在选址时,除了学校排名,还可以参考专业排名等其他的综合因素
选址的时间问题
有些企业没有提前制定选址计划,或是太晚选址,导致没有好场地,甚至面临无场地可用的困境;其次,校招期间,许多知名企业都会进行招聘宣讲,例如Google、Facebook等,如果不希望与之竞争,那么便可以进行时间上的调整。
选址的地点问题
如果只针对某一个学校宣讲,建议选择学校教室,学生较为熟悉,到场方便。但不同学校申请流程不同,支持力度有差异,因此可以选择美国的专业公司做好场地预订;若是针对周边几个学校宣讲,可以选择交通便利的酒店,场地氛围与布置需要符合企业形象,能兼顾社招,成本较大,但现场效果会较好。
缺乏信息反馈
美国公司面试之后,无论是否通过,都会将结果告知学生。部分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只会给录取学生发送通知,落选者则不会有任何反馈,海外留学生适应了美国的招聘流程,这种信息反馈的缺失不利于关系的建立。
方向性面试流失人才:
在面试过程中,由于针对不同职位进行方向性面试,导致人才流失,例如某一线路仅配备CV方向面试官,只能面CV的候选人,而错过了其他方向的人才;对此企业可以贮备更多的方向性面试官处理一面,或者在国内远程电话面试,现场面试时可直接进入二面或者技术面,减少面试环节,降低成本。
确定人才需求
企业首先需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梳理职位的方向,再根据职位的方向来梳理目标高校,确定人才需求
挑选合作伙伴
企业如果单枪匹马的出海校招,执行时会遇到许多障碍,影响工作效率,因此需要联合熟悉当地人力资源市场的团队,才能更好地完成校招。
确定活动选址
秋招节点是一个招聘的黄金期,许多企业都会在这个时间出海校招,所以应该在前期确定选址计划,场地不落实,最后有可能会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美东基本在9月份开学,美西则在10月份,因此秋招的高峰时期是在9月至10月份,如果企业还要举办一些其他活动的话,那么越早确定活动计划,预订场地,则越有保障。
可以基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1) 他们与多少学校建立了联系?
选择具有本地优势的公司,例如IntelliPro总部位于硅谷,70%的猎头拥有美国硕士学位,15%的顾问为美国PHD,具有美国的留学经历,因此非常熟悉美国校园的情况。
在建立联系上,会通过校园Career Center老师的邮件推送给学生,与校园CSSA公众号合作进行文章推送,以及在主流专业社团的群转发, 在Handshake、校园主流媒体上推送,结合线下海报等等传统方式,同时,运用校园KOL来传播,平时和学生积极互动,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
2)他们如何做校园推广?
许多海外招聘公司基本采取传统的推广方式(通过推文转发,群转发),虽然形式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本质都是在被动的等待学生投递简历。
IntelliproGroup在做推广时运用传统方式+创新方式,我们会根据企业的需求,根据专业梳理每个学校的中国留学生数量,挖掘出这些学生的基本信息,逐一邀约,完成最高的出场率和人才匹配率。
3)海外校招团队的区别在哪里?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是否在本地扎根,熟悉当地校园的情况,拥有本地人才库市场和运作能力非常重要,本地化运作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合作伙伴的核心竞争力,也能体现执行团队的高度专业性。
4.)做过哪些成功案例?
通过一些案例,了解与哪些企业曾连续两次合作的?合作企业的规模和要求是什么?是否可以有reference check?
除了完成校招,合作伙伴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其他利益?如雇主品牌的建立,归国人员对标企业的信息,行业信息,薪资等等。
担心校招人群的相关匹配度?拿不准选址方案?又或者是不了解当地市场?
拥有一个专业的海外团队,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企业即将踩到的坑,有团队替你踩过,企业想要达到的目标,团队也实践过,IntelliPro拥有海外精英团队,成功承办阿里巴巴、百度、一汽大众等知名企业的海外校招,也因此赢得了雇主的赞誉。
一场完美的校招需要精准的mapping、良好的团队协助以及高效的现场执行,需要强调的是,规模大小并不等同于服务商的能力与实力,而是基于工作的专业度与本地化思维,了解留学生群体的能力,IntelliProGroup创办于美国硅谷Santa Clara,从创立至今,深度融入了硅谷的氛围和环境之中,实现本地化运作。
Google服务商总监David说“IntelliPro Group Inc. is definitely one of the top caliber staffing partners with Google. You guys really did a great work!”
秋季校招的号角已经吹响,与其单打独斗,不如多一个左膀右臂,助力企业在海外校招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揭秘美国硅谷猎头,现实版的《猎场》人生
引言:2019年4月15日,Intellipro Group迎来了第十个年头,在如今的迅猛发展中,我们需要招募更多优秀的新生力量加入Intellipro Group。
我,王恩博,来美国后,大家都叫我Enbo。
我回想起自己转行进入猎头领域,从小白成长为今天的资深猎头,一路的历练,成长为公司的中流砥柱,Intellipro Group成就了我,而我见证了它不断壮大的历程。
说起当初选择进入猎头领域的一些事,现在自己回忆起来感触颇深。
那个时候,作为一个刚刚踏入猎头行业的小白,每天的工作就是4件事:搜简历;给候选人打电话;研究市场行情;研究职位信息。两个多月一直重复这个过程,但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循环中,让我了解到这是一种积累,是人脉的积累,是知识的积累,也是行业经验的积累。 在作为新人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尤其是如何与资历都比我们高的候选人沟通,怎样进行对等的谈话,这时,只需要放松心态,把这个过程当中信息交换的过程,就能找到平衡点。当到达更高Level时,就要开始分析行业动态,研究招聘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及美国各个的地区不同的国家政策,从多维度,全方位充实自我。
在美国,我们常说:“人生当中三种人是必不可少的:会计、律师和猎头”。而我觉得猎头是其中最重要的角色,猎头会直接与你的工作相关,而一份工作会直接影响你的经济能力和生活质量,包括家庭幸福指数。作为专业猎头的我,这么多年用心对待候选人,让我交到了很多朋友,这份责任和信任,也让我自己很有成就感。
把猎头顾问比作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指路明灯,我觉得也不为过。因为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对所有行业都了如指掌的,基本都是垂直型的成长模式,猎头了解的是整个面,普通工作者了解的却是一条线,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那么当这些人想要寻找新的工作,进入新的领域,或者是在现有的职位上对发展方向产生疑惑等问题,这个时候,专业的猎头顾问就能分析行业预期,企业背景和职务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把岗位信息丢给候选人。
我们在筛选候选人的时候,基本就是三个点。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能力匹配问题,我们需要从企业需求、相关技术方面,和候选人进行多次深入的了解,掌握候选人的技能、擅长点、企业岗位的匹配度;其次,候选人与公司的企业文化的匹配度,是否是一个很好的team player, 包括整个人的性格,与人相处的能力等等;最后就是回归到道德品质上,因为可以透过一些道德观念和行为展现这个人的特点,比如,正直的人基本会比较执着和坚持,能吃得了苦等,对于企业的HR,Hiring Manager来说,他们想要的也会是这样的候选人。
公司文化都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通过周围的人感受出来的,我就特别喜欢Intellipro Group的工作氛围。
首先是狼性的团队文化,在对外或者是面对竞争对手时,体现的是敢做敢拼,一致对外的这种拼劲、狠劲;而对内部员工,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就像绵羊一样,互相取暖,彼此坦诚相待,特别的真诚和谐,所以在一起工作会感觉到非常的舒适。
其次,公司里师傅带徒弟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企业文化,也是有别于其他公司的特点。公司是mentor & mentee的培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之下,师傅都是倾囊相授,绝不会出现藏着掖着的情况。
对于新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途径,有人领路,他们就能以更快的速度、更短的时间、更系统的学习,避免了许多的弯路,每一个Level应该学习什么,应该如何做,成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而这种文化也会持续的传承,这个过程会让我们团队非常团结,能让一些年轻努力的优秀人才,在三年的时间里做到总监级别,不管从个人成长,还是收入方面,得到的收获都是十分巨大的。
“马斯洛说过,人最大的目标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在为他人寻找到心仪的工作时,内心的满足感是物质所不能替代,作为猎头,不仅让我在经济能力和知识面上有了突破,也让我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这也是我为什么会选择以及热爱这个行业的原因。 Intellipro Group成立十周年之际,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中,我们能给到每个人非常好的发展平台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可以在猎头行业的垂直领域做深,也可以学习管理方面的技能知识,接触公司人力资源的其他业务,直接和企业进行沟通。 所以我希望现在的伙伴们能更加的积极主动,敢想敢做,并且开动脑筋,保持着拼搏的姿态。同时我也希望更多好学的,愿意去闯的、有干劲的年轻人加入我们的团队,和我们一起成长,在未来,创造出属于我们的辉煌!
TECH 2020: The Future of Cloud Computing Event Recap
Davy: From offline to online. Online gaming and distant learning.
Steve: Since there is no babysitter, how to balance life and work become a tough question for most families.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 delivery from Amazon and other eCommerce. Fast food and Asian delivery.
Carol: Increase in productivity, but mental health issue and children. Enterprise and commercial customers - helping companies recover (stock traders), new emerging services and behaviors, more automation application, data and computing securit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business.
Davy: Industry-based services and products. Gaming company - gaming, how to let players communicate more. Use industry knowledge. Gaming - real-voice communication, deploy battle server in a short time. Get rid of low-value operation work. Retail - Cloud and Smart Industry Solutions to retailers and eCommerce companies.
Steve: vertical solution to make customers’ lives easier. Industry specific offering. Salesforce - offer industry specific solutions. Financial industry offering ground service for other banks to build upon. Multi-cloud.
Carol: Pretty agree with multiple clouds. Specific cloud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Containers are critical. Provide cloud portability, application distribution to distribute and isolate to smaller pieces. Harder and more diverse environments in which to manage. Complexity is increasing.
Steve Fu: For a business adopting multi-talent cloud involvement, there is a lot of trust applied to the cloud provider and may encounter may unforeseeable security problems. As the control and compliance differ from providers, one should admit that security problems always exist. A business should promote the idea of shared responsibilities with its vendor in order to come up with better solutions for security issues on public cloud. Enterprises should also reassess the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they have in a world reshaped by “Cloud Technology”. For example, issues on cross-border cloud bring big challenges in many ways, but they provide with opportunities for innovation as well.
Carol: The cloud is more secure in many ways including access control, identity, and etc. Specific to Google Cloud, there is a strong wall between where Google Cloud Platform works and other Google Businesses to ensure its security. Large enterprises like Tencent, Google and Amazon have their security built-in at all levels regarding the compute layer, the data layer, the access layer, and the network and provide context to the customers to help simplify and consolidate the solutions on security issues.
Steve, Davy and Carol: In general, there are three areas to consider in respect with data migration, computing of the edg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AI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go alongside with Challenges. While it’s a trend and a must for companies to unify and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of their sprawling multi-cloud environments, 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Enterprises need to leverage the business and technical perspective during the process. In terms of the business, bargaining power and cost-benefit ratios are always factors to consider, and the stability and management of one single cloud is a technical influencer for the cloud simplification.
Steve, Davy and Carol: The cloud platforms are usually quite open and provide customers and partners the flexibility to import and export data. However, retrieving and managing the data in a multi-cloud environment is a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issue that corporations need to put on the top of their resolution list.
Steve Fu: Give your employees- Understanding of the purpose; Sense of enrichment and achievement; Sense of independence.
Davy Wang: 1. Combine personal goals with the vision of the company. 2. Not to manage your team members but to help them improve their skills.
Carol Carpenter: Make your employee a valued member in a winning team with an inspired mission.
高管对话:疫情期间,电商平台的困局与突破
往日无比热闹的小区住户群最近一反常态,不再相约爬山、烤肉、玩桌游,取而代之的则是实时同步“情报”。
自疫情在美国爆发以来,且不说颇受欢迎的生鲜肉类,就连平日里无人问津的瓜果蔬菜都早已卖到断货。以往一直以烧钱换用户而备受诟病的电商平台,在现如今的疫情防控阶段,一下子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成功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在疫情期间,虽然人们的购物需求下降,但对一些生活必需品,如清洁防护、个人健康等不方便出门购买的物品,通过电商平台下单一下子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日益增长的订单数量给电商平台带来了增长和机会,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机遇和挑战往往并存共生。除了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数字增长,伴随而来的还有经验、教训以及对日后发展方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当用户需求、货品供应、物流运输、疫情影响等众多不确定因素共同的作用下,电商平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从而将多种不确定因素变为确定?
从电商平台切入,互联网公司应该如何在特殊时期快速调整策略,提升企业的抗风险性,从而迎接用户和市场的转变?
作为硅谷专注于高科技领域从业者领导力培养的权威机构,SVLC 与华源科技协会 Young Leaders栏目共同出品,邀请到具有多年科技行业从业经验的企业高管: JJ Zhuang 以及 Rong Yan 来分享他们的行业洞见。
HYSTA 华源科技协会由硅谷第一代华人科技企业家于 1999 年创立,其宗旨是以科技促进中美交流,培育下一代全球化的科技创新人才。其会长先后由陈宏、邓锋、朱敏等硅谷知名华人创业家担任,现任会长为前文思海辉总裁陈立峰。作为当前中美科技交流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非盈利组织, HYSTA 已经汇聚会员数万人,每年一度的年会吸引了包括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微软总裁鲍尔默 等美国社会知名人士前来演讲。HYSTA 极大地帮助美国华人提升了在美国社会的可见度和影响力,促进了中美两国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内的深度交流。2002 年,美国《商业周刊》杂志将 HYSTA 称为“连接中国商界明星和美国的桥梁”。
SVLC(硅谷领导力社区)成立于 2019 年,是有数百位领导者的全美最大美籍华裔的领导力社区 之一 ,成员包括顶尖的科学家和世界领先科技公司高管,顶尖高校教授,风险投资专家,以及来自排名前列的知名商学院学生和硅谷的创业者,CEO。我们高速发展,蓬勃向上,每天都在吸收更多的未来领导者加入,我们的愿景和期待是帮助世界上每一位华裔领导者迅速适应变化的环境,帮助他们成长和提高。
FLAGDream,是一家由来自硅谷顶级科技公司的精英团队所创建,以帮助学员进入世界一流公司为使命的教育科技公司。自成立以来,依托遍布硅谷、华尔街的强大教育资源网络与导师团队,FLAGDream坚持以严谨的态度,为学员提供涵盖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金融、管理咨询、商业分析、快消、文化创意等各行业的职业发展咨询与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每年将上千名学员送入硅谷及全球各行业顶级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及任何形式的转化。
SVLG丨从IC到Manager的职场心得与转变
在硅谷有个段子,讲的是“Individual Contributor”的英文缩写IC,I 代表着India, C代表着China 两个国家的英文首字母,也有人用它来形容硅谷的现状:1/2的工程师来自亚洲,中国、印度各占一半。但是在高管岗位上却不是half and half。
相对于华人领导者更强调内心修为,印度裔领导者更关注传递价值观,培养沟通能力、影响力、以及对商业的理解,而这些更加贴近西方对于领导力的定义。
因此,华人工程师如果要培养领导力,应该培养更强的软实力,要实现从技术领导者到商业领导者的转换。老子认为,智者不应是说教者,而应通过自我修养,言行一致,豁达大度,以取得人们的尊崇。
那么在硅谷,身处科技行业的华人高管是如何从IC成为一名Manager一步步晋升的呢?这中间他们又遇到了什么瓶颈?
今天我们走进硅谷7点钟携手SVLG举办的硅谷Leadership Group活动现场,听一听华人高管们晋升之路的心得体会。
SVLG成立于2019年,是FLAGDream x Intellipro Group 联合创办是全球最大的美国华人领导力社区,拥有数百名领导人,包括杰出的高管,世界一流公司的经理,顶尖的大学教授,风险资本家,持有顶尖企业MBA的专业人士一同聚集在硅谷。
在职场上,很多华人并不会像其他地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会十分积极的展现自我,对于我来说能够获得从IC到manager的机会,不仅是因为我自身工作能力,还因为我抓住了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初我在Yahoo就是因为老板在team里寻找这样一名candidate时,我主动站了出来并获得这个机会。
同时成为一个Manager,必须要学会怎么和团队的人打交道,一个团队不仅仅是管理者去输出,也需要下属支持Manager,合作和沟通能力必不可少。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上下级以及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畅通的沟通与信任。和团队成员沟通时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要让大家有共同一个目标。这样不但能促进沟通效率,也能减少工作中的冲突。
从IC转到Manager的过程中心态是关键,刚在Uber做Manager时,自己很多时候都是被团队成员牵着鼻子走,久了就会给自己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迫感。
这个时候我很建议大家应该很认真的去build mentor group,大家可以争取找比你高一或两级的人当你mentor,公司内外都可以不要怕被拒绝。你的mentor 也可以来自任何Function,只要对方能在你需要提高的方面提供有效帮助,都可以成为你的mentor。长久的mentor和mentee的关系应该是双线的,能够互相帮助与成长。
之后每当我在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会将问题抛给团队成员,引导他们去解决。同时也需要培养出团队里优秀的tech leader。如果Manager是机长,那他还需要有一个大副二副等,把团队形成一个梯队,这样即使要出现岗位变动,也会很好地向前行驶。
在转变成为Manager,最初会遇到很多挑战。
特别是外界的压力,做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对团队负责,为团队成员定义角色,特别是core team的建立例如:DS,Research等相关岗位是帮助决策的,决策正确了才是下一步下面的人能否把决策的东西做出来。所以每个岗位如何使用 Manager 必须要了解并且学会去调配。
很多IC刚转成Manager的时候一个常见坑就是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变,依旧是写很多代码。我在Facebook带领团队时coding数量一致保持管理层前三。
这个是你的能力,但是作为Manager,更大的价值应该体现在管理上,要管理好一个团队,平等、信任、各就其位是关键,所以很多事情或许并不需要亲力亲为
如何将一个项目分解,合理的进行分配也是一门艺术,如果因为忙于写代码,而忽略了帮助组员制订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或者没有给予组员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反而适得其反。
在未来,硅谷7点钟与SVLG还将会定期举办,届时与大家分享更多的职场经验与管理心得,敬请期待!
论跳槽的正确姿势——大公司、小公司应该如何抉择?
不可否认,在职场生涯中我面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着很多选择,对于身处IT领域的职场人尤是如此。高科技行业发展速度迅猛,IT人的跳槽频率与其他行业相比频繁不少。很多人觉得大公司名气大,听起来体面,日后若是换工作的话也相对而言较为容易。这的确是大公司的一个优势,但如果没有硬实力,公司名气再大也只能浮于表面,短暂镀金之余却无法长久。现如今,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机会稍纵即逝,大公司冗长的决策流程和复杂的人事制度所产生的内耗,就成为制约大公司的镣铐。小公司虽然起步晚,但趋于扁平化的管理能够让他们对于市场和用户快速做出反应,从而及时调整发展策略,让努力事半功倍。
毁誉参半让IT职场人的跳槽进入两难抉择的境地,那么大到行业、公司,小到部门、项目,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Cruise
不论是跳槽还是职业发展计划,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遵从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大公司和小公司各有优劣,没有好不好,只有合不合适。考虑选择去哪种公司之前,我的建议是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大致的分析和判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是什么,之后再做抉择。以我个人为例,在职场生涯中我印象最深的决定是在微软工作了15年之后我选择跳槽去了Amazon,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眼界得到了开阔,但无关于技术,是一种对于市场概念的提升。所以跳槽时机很重要,当你觉得自己在现岗位上开始出现瓶颈或是struggle的感觉,也许就意味着是时候改变一下现状了,坦白说我在微软至少浪费了五年时间,早点跳出来也许会更好。
坦白说,逃离舒适圈去拥抱变化有时候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选择。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是否适合自己。每一种选择都会有遗憾,重要的是自己看重什么、想要什么,就像我小时候梦想是做一个考古学家但现在我却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去承受选择产生的风险,因为绝对避免风险是不可能的。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我们的思维不能禁锢在局限的领域里。只有不断拓宽人生的宽度,将人生、职业连接在一起,追寻生命的深度,生根发展,最后才会在某个领域实现自我的价值。
@Postmates
当初选择从LinkedIn去滴滴实际上是基于一种直觉的判断,同时也是一种因缘际会的巧合。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势头很猛,尤其是在出行、外卖等领域的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美国。另外,我个人很看重的一点就是团队,也就是那些每天和你朝夕相处一起努力的那些人,他们的热情和努力具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让你也会不由自主地和他们一起战斗、拼搏,以至于现在有时候我还会偶尔梦到那时候奋斗的日子,也会回味那种热血沸腾的日子。初创型公司和大公司不同,相较于大公司庞杂的层级结构和繁多的规范,小公司往往更注重于效率而非规则,因为它的第一要务是生存下来。而这也意味着,如果你是一个多面手,将在小公司非常得心应手。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现在身处大公司,那么它的优势则在于相对成熟的组织架构体系能让人学到很多,尽量去和不同部门的同事多沟通、交流,了解除了自己本部门之外的function是如何运作的,这样会很大程度上让你在之后的职业发展中游刃有余。
对于长期的职业发展而言,提升格局让自己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非只从技术角度出发,才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也能提升影响力,快速成长=个人发展+ working scope+ team。
@Strava
人生其实就是由很多不同的决定所串联起来,于我而言回国与其说是艰难,倒不如说是重要的决定。从Uber去到网易之后,我接触到了很多超出技术范畴的全新领域,也了解到了如何能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也带给我很大的收获,那个时候就在想放弃股票回国值得了。
在职场中,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不论是留美国还是回中国,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勇敢地去逃离舒适圈,去开阔眼界和增长知识,你会发现机会就在不知不觉间悄然降临。当时选择回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十分看好国内互联网发展,我很清楚自己不愿意错过这样飞速发展的热潮。当然,这个决定是源于我个人对于行业和大环境的判断,未来和前路没人知道会怎样发展,机遇和挑战永远是相互依附而存在的,而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让自己为各种变化做好准备。对于IT技术职场人来说,语言和沟通能力是一种武器,它能让你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此外,有针对性地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是提升能力的不二法门,把每一次挑战都当做学习的机会。
软实力助华人打破职场中的“竹子天花板”?看Silicon Valley Leadership Group如何破解
在开启话题之前,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软实力?
所谓的软实力,LinkedIn CEO Jeff Weiner在Wired forum演讲中是这么说的:现如今,很多美国职场人缺乏包括人际关系、沟通技巧、领导力在内的软实力。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很多工作逐渐被AI、机器人替代。但是,对软实力需求较强的工作来说,在短时间内还无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那么这提醒了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职场人士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失业的风险?
答案是花些精力去发掘和培养一些职场软实力,才能在职业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跨步前行。
在号称宇宙中心的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无疑占据了就业市场的主导地位,很多华人也更倾向于从事工程师这一职业,高收入让他们体面地当着“码农”,殊不知他们很有可能正在经历“出道即巅峰”的瓶颈。
有关数据显示,在硅谷最大的25家高科技公司里,只有6%的董事会成员、10%的高管是华裔。也就是说,相对于白人,很少有华人能够挤进领导层,华人的晋升机会非常小。根据非盈利组织Ascend Foundation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硅谷较为知名的高科技公司里,在相似的背景下,白人晋升高管的几率是华人的2.5倍。
那么针对这个问题,Silicon Valley Leadership Group特意邀请多位华人领导进行探讨,深入了解职业发展。他们其中皆来自Google、Lyft、Airbnb等著名科技公司,并在公司中担任重要职位,所谓的“码农好当,高管难混”在他们的身上似乎并不成立。 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以及是如何应对,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观点,或许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在美国工作,毋庸置疑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但发自内心的自信以及出色的英语能力则是必需。而很多中国“码农”却不是这样,他们可能更热衷于技术研究,专业知识很厉害,但英语未必出色。我们所说的英语流畅不是那种鹦鹉学舌式的流畅,而是能够熟练地运用美国文化要素,包括他们的幽默。
其次,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也是导致华人晋升艰难的因素之一。美国公司文化崇尚自信、能直言新奇点子的人;相反,亚裔从小就被灌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思想,这种文化传统和思维理念能让亚裔得到一定程度的成功,但也制约了他们向更高层面发展的机会。
所以我建议年轻的职场人们要尽可能抓住每一次机会,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不论是Presentation还是Speech,这些都可以变成提升语言和沟通能力的机会。
大多数中国人在职场中往往表现的比较含蓄,对于升职所抱有的态度就是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之后的Promotion则是自然产生的结果,但往往事与愿违。
你可能会说,如果上级觉得我能干,肯定会给我机会的;如果觉得我不行,表达也没用。但这个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中这样绝对。对于明确表达自己意愿的工程师,即便不能立刻满足他们的期待,但在有合适岗位的时候,他们则会被优先考虑。因为对于做管理的人来说,个人意愿很重要,没有意愿就没有主动性,一个没有主动性需要上级来推动的管理者,是无法胜任管理工作的。
实际上,成功晋升的背后往往是一个人对工作的主动性,并且也树立了一个正确的目标。个人认为,从入职公司的第一天就应该思考两个问题:我如何为公司带来价值?什么样的项目所带来的impact更大?
所以,与其按部就班地工作,不妨尝试改变一下自己的思考方式,让自己的工作更具有价值。此外,高效且有条理的沟通方式也可以让职业发展方向更为明确。
如今企业非常注重绩效,在这样的氛围下,人们常以取得业绩的能力来评估一个领导者。因此,领导者在做出重要决定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忘记,成功的决策不仅要依靠高质量的执行力,一些特定的个人特质也十分重要,两者缺一不可。
“Be tough”的前提是要让自己拥有对待事物明确的观点,之后再利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去推动项目发展。这时候强大的承受力、情商、应对不确定性因素的能力和运用直觉衡量事物的能力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考虑到在做决定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或者将要遇到的很多可变因素,一步步地运用这些能力将有助于自己做出最好的决定。
我们常说:“Try to be nice to people around you.”这点无可厚非,但是对于管理者而言,更多时候所传达的一种情感我们可以称之为‘Tough Love’,尽管过程艰难但却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结果。
职场上我们经常听到:“我就一个打工的,犯不上替你背这个锅”. 一句“我就是个打工的,……”道出了多少人的心态,也给自己清楚地做了定位,认为自己犯不上操那份心,冒那份险,干那份活。
但是我认为真正能够取得成功的人,他们身上都会看到一种“主人翁精神”。他们做事会有很强的主动性,发现问题会积极解决、及时处理。中庸之道并不是表现职场态度的正确方向,敢于冒险和展现自己真正想法的人更容易获得上司的青睐。
所以职场新人的主人翁意识一定要加强,你要持续提升自己的能力,持续强化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此外,在某种程度上正视Politics,不把它当作一件头疼的想躲避的事,而是经理人职场上升的必经之路。
在职场中,人与人之间建立的和谐关系,会有效地减少甚至消除人际纷争,可以使人们同心协力,将自己的能力更好地运用到解决工作问题当中。在职场上,我们看到口若悬河的演讲者,很服气;看到才思敏捷的辩手,很羡慕。
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会说,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但我个人认为,对于职场人尤其是管理者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品比能力更加重要。真诚不仅仅表现在人际交往中,作为管理者给予团队一些客观且有建设性的意见是对下属的一种真诚;作为团队leader,敢于面对自己的弱点,从某种程度上也能更好地建立成员之间的信任,这也是一种真诚。
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并不能依靠临时抱佛脚,所以可以从现在开始了解自身的性格,应该从哪里开始突破,如何行动最有效,为迎接职业发展的新机会做好准备。
在未来,Silicon Valley Leadership Forum还将会定期举办,届时与大家分享更多的职场经验与管理心得,敬请期待!
2019湾区独立日烟火最全指南 | 我想和你一起去看绚烂的烟火!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38uOUzdN6lvPBpojU7zW4Q)
各司小伙伴是否按耐不住放假骚动的心?
看游行,吃美食,园游会,亲子活动……
当然每年最精彩的还是烟火秀!
👇👇👇
湾区最具代表性的烟火以市区渔人码头,Pier39一带为主。从下午1点半到烟火开始前都有live表演,还有一整天的亲子活动,农夫市场,各式美食,音乐秀……建议提前驾车到达,若在晚饭后的时间前往,建议选择搭乘公交工具,否则将有可能找不到车位,烟花汇演将在独立日当晚9点半开始,观赏地主要集中在渔人码头,从Municipal Pier 到 Pier 39。
当然这里要列举几个最好的观赏位置给小伙伴们:
🎉 Aquatic Park:绝佳的野餐地点。整个下午都将有免费表演。如果想要坐在一个好的位置,中午之前绝对要来抢了。夜晚观赏焰火请前往Jefferson街和Hyde街方向。
🎉 Ghirardelli Square:一处为大家熟知的渔人码头的plaza,如果你不想走出户外,希望坐在窗边享受美食欣赏烟火,这是最完美的地方。从中午开始就有Beer Garden和现场表演,夜晚开放到11点。
🎉 Cannery:这里升级成了shopping center, 可以让你暂时避开Fisherman's Wharf的繁杂交通,在酒吧点一杯喝的与朋友分享。
🎉 Coit Tower:6点以后登塔是不可能的啦,不过可以在周围地势高的地方欣赏烟火,烟花下的Coit Tower是旧金山的一大经典景致。
🎉 Sausalito: 建议从North Bay来的小伙伴到这里观赏烟花。这里可以避开金门大桥方向的拥挤交通。
渔人码头上还有很多餐厅酒吧也同样适合看烟花,但是记得要提前预定位置或者早点出发哦。
时间: 2019年7月4日, 烟火9:30开始,持续30分钟左右
地点: Fisherman's Wharf, San Francisco
门票: 免费
更多详情:https://www.pier39.com/fourth-of-july/
另一处绝佳的观赏旧金山烟花的地点是在位于旧金山海岸北面的的Angel Island。建议提前买票(成人$73.00,儿童$52.00)。去往Angel Island的小伙伴们需要晚上7点从Tiburon登船。上岛后有shuttle接送你去到岛上最佳观赏地Battery Ledyard (约25分钟),烟火开始前同样可以欣赏到live music,岛上还有咖啡店和酒吧提供食物和饮品,小伙伴需要自带现金和毛毯等保暖品。坐船返回的时间为晚上10点45到11点之间。
乘船出海观赏烟花无疑是另一个明智之举,不仅避开了拥挤的人群,而且于烟波浩渺的海湾中远观都市的灯火阑珊,近赏焰火的璀璨斑斓, 简直就是视觉盛宴!每年都有不少附近的码头开放给出海的船只,一些游轮都会有独立日专门的班次,比如:Hornblower’s Premier Fourth of July Dinner CruiseBlue & Gold Fireworks Cruise 和Red and White Fleet: 4 Cruises。
烟火秀将在南湾San Jose市中心举行,由Rotary Club和硅谷交响乐团举办,全场免费!有小朋友的家庭,早点到草坪上占好位,然后就可以到Children’s Discovery Museum里面悠哉悠哉地打发下午的时间了。下午5点会有各式免费现场表演,烟花从晚上10:00开始,你可以欣赏到数十几种不同的烟花和几十种不同的炫丽组合。你还可以选择购买VIP门票,或者参加其他合作活动,不过要记得名额有限,要提前申请购买。
时间: 2019年7月4日, 10:00 pm
地点: Discovery Meadow, 180 Woz Way, San Jose, CA 95110
门票: 免费
更多详情:http://www.rotaryfireworks.org/info
Santa Clara本市将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从中午12点开始,包含live show、歌舞表演、嘉年华娱乐项目、儿童乐园,还有不可缺少的餐车和美食摊位。Great America乐园也有壮丽的烟火,一边体验刺激的过山车,一边欣赏漫天烟花,必定难忘。
时间: 2019年7月4日, 12:00 pm - 10:00 pm,烟火9:30 pm开始
Santa Clara活动地点: 909 Kiely Blvd, Santa Clara, CA 95051
Great America地址:4701 Great America Pkwy, Santa Clara, CA 95054
门票: Santa Clara的活动免费(不包含部分付费项目),Great America乐园门票$23-$44
喜爱交响乐和烟花的小伙伴绝对不能错过Mountain View的交响乐烟花show,届时三藩市交响乐团(San Francisco Symphony) 将在Shoreline Amphitheater为大家带来经典电影原声音乐会,演奏耳熟能详的曲目。结尾时候会上演一场让人叹为观止、美到想哭的烟花秀。
时间: 2019年7月4日, 5:00 pm~10:30pm(烟火于9:50pm开始)
地点: 1 Amphitheatre Pkwy, Mountain View, CA 94043
门票: $24起
购票信息:https://concerts1.livenation.com/event/1C0052973A3B1BF0
美食,音乐,游戏直到下午4点。 紧接其后的 “Red, White & Boom”音乐会表演, 6点开始入场,7点正式开始,以缤纷烟火结束。
时间:2019年7月4日 1:00 pm - 10:00 pm
地点:1325 E Calaveras Blvd, Milpitas, CA 95035
门票:泳池派对免费,音乐会$3(2岁以上)
带块毯子,到水光潋滟的Lake Merritt湖畔,边听现场音乐会,边打个下午盹儿,奥克兰市乐队将会献上国庆专题节目。
时间: 2019年7月4日, 12:00 am - 6:00 pm。
国庆活动地点: Jack London Square, Broadway and Embarcadero West, Oakland 94607
烟花地址:O.co Coliseum | 7000 Coliseum Way, Oakland, CA 94621
门票: Jack London Square活动免费(不包含付费项目); 球赛及烟花需要门票。
从中午开始在University Ave上便有各种现场娱乐表演,艺术和手工艺集市,以及嘉年华游乐设施。免费的赛龙舟活动从中午12点到下午5点,儿童游乐场开到晚上8点。烟花将于晚上9:35在最东边的伯克利码头上演。除了开车,小伙伴们还可以选择下午6点前搭乘Bart再转乘AC Transit #51B 到达Berkeley Marina。
时间: 2019年7月4日, 12:00 pm - 10:00 pm,烟火9:35 pm开始
地点: 201 University Ave, Berkeley, CA 94710
门票: 免费
EDC没有过瘾的同学们,7月4号上午10点到晚上6点半,El Cerrito将举办WorldOne Music Festival。届时将有DJ Gregg McVicar, Gamelan Sekar Jaya, Atash, John Daiko, Meldoy Parker等歌手和DJ到场,还有马戏,魔术,美食,艺术展,嘉年华等游乐设施。
时间: 2019年7月3日, 10:00 am - 6:30 pm
地点: 950 Pomona, El Cerrito, CA 94530
门票: 免费
国庆当天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游园,美食,音乐…… 不少当地家庭都会驾着私家小艇泛舟湖心,晚上烟火会在Lagoon湖面表演。
时间:2019年7月4日 9:00 am - 9:45 pm,烟火9:30 pm开始
地点:Leo Ryan Park | 650 Shell Blvd, Foster City, CA 94404
门票: 免费
国庆烟火期间绝对是人山人海,许多活动有进场时间管制,还请大家去之前查询官网,尽早出门,避免交通拥堵。
最后,祝大家假期愉快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拍摄者所有
*本文转自公众号吃货小分队,文章权限由原作者保留
一个资深实习生的独白
以下文章来源于小椿笔记 ,作者Chune
终于有一天的内容是当下发生的热乎的写了就发的新鲜货了!
今天我刚刚从实习了半年的公司离职,也是差不多正式结束实习生身份的日子,再往后,就该以一名真正的职场新人跟大家分享感受心得了。算起来,我从大二开始到现在,实习过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工作,也被各类甲方爸爸揉搓过,算是一名略资深的实习生哈哈哈哈。今天,我想把自己所有实习中的感受,价值,以及关于实习的一些小问题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其中也包含一些前辈分享给我的感受,一并打包分享。
关于“找实习”?
01、实习的概念及简历编写
越早清晰实习概念,越不容易浪费时间。
说起来我从大二的时候就有了“实习”的概念,“实践出真知”这句话真的是真理,建议还在校的学弟妹(尤其是学习传媒专业的学弟妹)一定要早早实习,一方面是尝试,只有尝试了才更好找到自己的方向,另一方面为你之后的简历打下基础。我的一个HR朋友说我的简历虽然不是985、211,但确实比大多数人要更多实践,侧面认证我是一个执行性比较强的人,所以机会相对比较多。 简历,言简意赅 这是一个上海奥美的小姐姐给我的意见,我也分享给大家
面试官通常在简历编写的part就已经开始审视你是否合适他所在的公司了,所以简历是很重要的。
总结一下几点:
1】简历模板要简约,含有基本信息、实习经历、校园经历、自我总结即可2】实习经历简单描述,最快时间告诉HR你做过什么,学过什么3】内容控制在1页内4】自我总结用一句或简短的一段描述自己5】我基本会在每一个实习经历后面加一句我的实习感受,不要多,言简意赅
以下是我修改过的简历,给大家做参考 (因为我的实习经历实在多,一页真的放不下)
02、怎样选择实习公司?
当然我自己是明白还有很多很厉害的同学有在4A和大的平台实习过的,这点还是比不过人家,所以大家在找实习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平台。
大平台好于实习内容好于薪资
其次,在方向上,因为我学习的专业是新闻专业,传媒类专业面向的方向都比较广,如果有同学不知道自己最想做什么,建议大家在不同方向都去尝试,尝试了才能更好的选择。
另外,关于如何获取实习信息
1】数英网、广告门内含招聘信息,我不过多赘述,大家都知道。2】像独角招聘网这类专门针对广告营销方向的招聘网站,非常推荐大家!3】有一些公众号:4Aoffer、广告圈招聘....在微信搜索中搜广告招聘、4A招聘、或传媒招聘、影视招聘,都会有一些公众号在实时分享,还有专门的招聘群可以加。4】微博:传媒圈招聘、影视传媒招聘、广告圈招聘、上海实习、每天都有新实习....这些账号都会实时发布招聘信息,也可以直接在实时搜索你的目标城市+XX实习,很多公司喜欢自己发,也有一些人发招继任的信息。5】同理,在豆瓣也可以找到相关的实习小组,加一加群6】最后再考虑从各大招聘APP找实习,像Boss直聘、猎聘等等(很多招主播的垃圾信息都不要理。)
03、各公司hr在面试实习生的时候,最看重实习生哪些品质?
1、简历 】过往是否有工作经验
2、品质 】是不是真的热爱你的工作,是否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是否能够认真努力负责的完成工作3、谈吐 】从交谈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逻辑性4、应对 】再三提醒大家面试的时候千万不要紧张,你越自然,机会越大。5、气质 】广告公司都看脸(长得好看固然重要,气质这一块必须拿捏的死死的!
另外我之前在数英网上看过一篇采访,关于实习生的,给大家参考下:
广告人求职攻略(Account 篇):30+广告公司总监、HR的选人标准(点我)
关于“我的实习经验”
01、在每一家公司,我学习到的内容。
我的简历就在上面,每一家公司或大或小,工作内容也各不相同,我就简单说下关于实习生我感受到的最大的收获吧。
首先是自学能力和认真细心的态度:在大四上学期的厦门实习中,因为公司相对比较小,我的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单一,所以你必须要学会在完成仅有的工作内容之外,跟着leader学更深的东西。我的leader项目执行方案写的特别牛逼,追求细节到变态的程度(褒义词),他是一个非常认真细心的leader,也特别郑重的批评过我马虎的毛病,所以到现在,基本上我发出去的内容都至少检查两遍。(再出错就是我瞎)
其次是敢于表达想法及努力的态度:不知道大家的实习是怎样的,在上一阶段的实习中,我的工作都是配合性工作,配合检索数据、配合资料查找、配合PPT美化....但是我们leader比较好的是,每一次项目的campaign都会带着我一起参加。从brief解读到提出自己的想法,我都有机会代表“年轻人”去丢一些创意,一些玩法。但每次跟大老板开会的时候,我都好紧张,后面慢慢适应了,也敢表达了,你就不再是小透明了。当然努力是非常重要的,不需要努力给别人看,但别人看到了你的努力,回报还会远吗?
02、一个努力的“小回报”。
临近毕业,考虑到各种因素,我有重新投递自己的简历。
前几天,接到了一个面试,CV是之前认识的HR朋友帮忙递的。在面试的结尾,面试官跟我说:“结果可能要晚一些才能给到,也有可能没有通知结果。但我想说,如果我们最终没有给到你面试结果,不代表你不好,因为项目的特殊性,现在大环境也不好,所以公司都会特别慎重。在HR把你简历推给我的时候,你之前的同事有跟我们背书过,说你工作能力蛮优秀的,也很努力,很认真。你在简历结尾赘述的感受和对于广告的理解我也认真看过,跟你讲这些,是想告诉你,你的努力有被看到,你要继续加油” 跟大家分享这个小经历,一是因为我真的很感动,当时我真的眼泪都要下来了,二是想跟大家讲,你在职场的每一步,每一个选择,都会对你有影响的。表现好,有回报,表现不好,也有可能产生其他的影响。
03、在广告行业发展的必备技能(包含我喜欢和经常用到的一些资源及网站)
这些是我最经常用到的一些网站:1、数英网、广告门(案例库这个我不过多讲)
2、ADdog(相对比较全的资源网站,你想要的各种资源检索网站都有)3、包图网(PPT我只用这个模板哈哈哈哈,欢迎大家推荐我别的)4、视觉中国(现在可以下载小样图,logo比较小,做PPT绝了!)5、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我基本都在这里搜,教大家一个方法:先百度关键词,找到相关的网页数据,看看来源是哪,在直接去平台搜就行了,指哪打哪。)
吐血整理,广告人必备的100个网站!(也可以参考广告狂人这个,他的很全!)
另外,PPT大家真的好好练,这个好重要!好重要!好重要!
关于“职场人际关系的处理”
01、保持“略带距离”的友善
在我接触过的所有同事里,年纪相仿的人成了朋友,年纪稍长的人变成了关系好的前辈,也有些是一直带有距离感的友善。 在我刚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我是不适应的。可能一下无法转变自己的学生思维,任谁都想喊一声老师,但同事不是老师,每位同学都要好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随意的对工作,对同事产生负面情绪,同时在工作中,最友善的相处就是尽量不给别人增加工作量。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把工作和生活混在一起,所以基本上除了工作,我也很少会打扰同事的私人生活。当然,作为实习生,你在工作中有任何的感受和困惑,还是可以找关系好的前辈聊下的。
02、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
有人害怕自己性格比较内向,不是那种能给team组带来一些欢乐的开心果,怕自己无法表达内心。当然,在职场性格好是加分项,但内向也并不代表你有问题。
我之前的leader说,最怕小朋友玻璃心,因为自己可能无意间的一个玩笑,或者一句话,容易被别人误会。大家在实习的时候,不必太过于在意其他同事对你的看法,或者过度解读别人的举动,因为前辈们看小朋友,都像是看当年的自己,大多数都没有恶意的。
你只要认真负责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有什么感受都清晰表达,直来直往,同事小组都会喜欢你的。
最后,我想说,今年的就业形势的确十分严峻,尤其在北上广,很多公司因为自身原因内部的机会都变少了。但是,并不代表你的未来就没可能了。“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不是口号,是真实作用于你的生活的。希望你们好好思考自己的价值以及该提升的空间,大家都是未来可期的!加油!
文言文能编程了?CMU本科生开源文言文编程语言,数天2K星
以下文章来源于机器之心 ,作者Synced
「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字的出现,诞生了世界上一个伟大的文明。而编程语言的出现,让人类和计算机产生了真正的联系,推动了现代文明的发展。 那么,将古代汉语和编程语言结合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最近,GitHub 上出现了一个文言文做代码的项目,几乎是世界上第一门文言文编程语言(当然,底层还是转换成 Python 或 JavaScript 运行)。
如果中文是编程语言中使用的主要语言,我们中国人学习编程是否会更简单?
这是知乎上讨论非常火热的话题。很多接触过编程的人都知道「易语言」,这是一种使用中文代替编程语言中的英文的编程语言,同样可以实现程序功能。近日,一位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的大四学生开发了基于文言文的编程语言,高中语文三大怕的文言文终于找上程序员了。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ingDong-/wenyan-lang
这一项目并不是简单的将程序中的英文字符换成了中文,而是利用 NLP 的一些技术,将文言文程序语法转换到 JavaScript 或 Python 运行,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项目问世几日即获赞 2.2K,还得到了很多人的微博转发。
作为横跨媒体和 AI 的机器之心也测试了这一项目,项目作者的脑洞、文采和创意着实令人惊讶。
如果读者想快速试一试,你也可以玩一玩在线 IDE,上面有很多预定义的函数。即使在手机上,我们也能编辑并运行「文言文代码」。
在线地址:http://wenyan-lang.lingdong.works/ide.html
作者在项目开篇使用了一段文言文,介绍了建立这个项目的初衷。
翻译如下:
在尧舜时代,人们使用结绳和数手指来计算。当时怎么能够预料到,几百代人之后计算机的巧妙呢!计算机比鲁班(公输盘)的木鸢更加精巧,比诸葛亮(武侯)的木牛流马更好。此外,编程语言数量众多,如同《天官书》记录的星宿一般多,又比《山海经》中记录的飞禽走兽还要奇特。Go(鼠)、Rust(蟹)、Ruby(鑽)、Fishshell(鱼)因速度而出名。Python(蛇)、Php(象)、Perl(骆)和 JavaScript(犀)则各有独特之处。我这才理解到,为什么鬼会夜哭,天上会下粟雨。
(注:传仓颉造字后,鬼神啼哭,天降粟雨)
但以往从未有人使用过文言文进行编程。这并不是传承文脉、保护文心的好方法,所以我才产生了用文言文编程的想法。我目前还太年轻,读过的书也没有破万卷。如今身处遥远的国家(美国),也很久没有接触中文了。但是我一直对文学很有兴趣,编写的程序有时候也得到人们的一些肯定。正如王希孟和庄子一般,并不因为年轻或者知识的浩瀚无涯而退缩,于是写下了这些话。 (注:王希孟,北宋画家,18岁画成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
我既没有像李贺那样呕心沥血,也没有像李商隐那样口角流沫(形容读书勤奋)。项目完成后,我将继续以干将铸剑的精神勉励自己,带着越王卧薪尝胆的精神继续向前。我自己虽想效仿《算经十书》的笔法,只是遗憾没有唐宋八大家那样淋漓的文笔。正如庾信在《哀江南赋》所写:「陆机听了心甘情愿地拍掌;张衡见了将轻视它也是理所当然」(意指如果被人嘲笑,也是理所当然,我不会太过介意)。
尽管这项目只有覆瓮的价值(一点微小的工作),但是还有完善的空间。虽然没有像吕不韦那样有一字千金的本钱,但是我对交流的渴望是一样的。
这也正是开源的精神内核,我们以此互相勉励吧。
Lingdong Huang 目前是 CMU 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明年就本科毕业了。我们可以看到他曾在迪士尼研究实验室、纽约时报等大厂实习过。而且从个人网站中,很明显可以发现他高中就开始做各种小项目,包括视觉和自然语言的都有。
写得了代码、读得了文言文,文化底蕴还这么强,现在的本科生已经这么厉害了。
个人网站:https://lingdong.works
文言文编程是什么情况
用文言文编程是什么样一种体验?是不是既能学习文言文,又能搞定编程逻辑?介绍不如演示,我们先看看编程世界里的第一段代码,广大程序员学习的第一句「HelloWord」是什么样的。如果读者们文言文比较溜,或者了解一点程序思维,那么可以了解,下面一段文言文代码就是输出三遍「问天地好在」,也就是「HelloWord」的文言文版。
吾有一數。曰三。名之曰「甲」。
為是「甲」遍。
吾有一言。曰「「問天地好在。」」。書之。
云云。
具体而言,先定义一个数「3」,并命名为「甲」,现在循环「甲」次,每次在屏幕上打印出「問天地好在。」。作者会将其翻译成对应的 Javascript 代码,从而帮助我们理解。
当然,按照我们的习惯,改写成 Python 代码也是没问题的:
a = 3
for i in range(a):
print("問天地好在")
为了更贴近文言文的表达习惯,Lingdong Huang 在项目表示各种标点和换行都是可以去掉的,上面的文言文代码可以等价写为:
吾有一數曰三名之曰「甲」為是「甲」遍吾有一言曰「「問天地好在」」書之云云
突然感觉,好像没了符号的文言文代码更容易懂了?
这样看起来似乎很简单?那你就小瞧了文言文编程的魅力。比如说程序员入门必修课「斐波那契数列」,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第一项是 0、第二项是 0+1、第三项是 1+1 等等。
如果用文言文来写斐波那契数列,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函数,函数的输入是斐波那契项数,输出是该项具体的值。如果用文言文来写,画风是这样的:
最后一句「施「斐氏列」於七。書之。」是调用函数,并输出第 7 个结果。虽然看上去比较麻烦,但我们还是可以细细阅读,例如「吾有一術。名之曰「斐氏列」。」很明显定义了一个函数,函数名是「斐氏列」;「若「因」等於零者。昔之「果」者。今「因」是矣云云。」表示如果「因」这个变量等于 0,那么就将「因」这个变量的值赋值到「果」变量。
如果阅读上还有困难,那么也可以看看项目作者提供的对应 Javascript 代码。不过我们可以尝试把它翻译成 Python 语言,翻译结果如下所示:
def fei_seq(yin):
tou = 0
wei = 1
ji = 1
guo = 0
if yin == 0:
guo = yin
if yin == 1:
guo = yin
while True:
if ji = yin:
break
ans_ = tou +wei
guo = ans_
tou = wei
wei = guo
ans_ = ji + 1
ji = ans_
return guo
print(fei_seq(7))
当然,Python 作为一种极其精简的语言,真正用它来写斐波那契数列肯定代码量要少很多。不过,借助这段翻译,理解文言文编程还是要简单很多的。如果读者想要试一试,可以复制这个 GitHub 项目,并在本地编译,也可以直接使用在线 IDE 编译你的代码。
下面,作为一种「新语言」,我们当然要了解它的神奇语法,不论是定义变量、函数,还是生成数列,文言文都有对应的语法。
语法规则
考虑到文言文和其他编程语言的转换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作者提供了一些语法转换规则表,供参考。
变量命名
条件/循环
数学计算
数组(列表)
这里从「1」开始计数。
函数
让你的代码更有逼格
看厌了黑底的代码?项目还提供了一个炫酷的「古文代码生成器」,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文言文代码转换成古书中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没有标点的古文。是不是更有 B 格了?这个生成器还有 SVG 文件,可以将代码再提取出来,重新运行。
以下为项目作者尝试的「图灵机」代码:
南加创新论坛嘉宾大揭幕!
在这多变的2019,如何拥抱新技术,拥有新认知,清醒判断未来的路?
那群勇敢的创新者,创业家,投资者们,他们已经出击。
最新的消费趋势,最新的AI科技,云端自动化新技术下的新内容大数据;尽在2019年的“南加创新论坛”。
云集近20位百亿量级独角兽特别项目负责人、ObamaCare参与制定者、创投精英……这是一场年度的勇敢者的年度聚会!
在这里,你能和业界大咖对话;
在这里,你能找到创业合伙人;
在这里,你能邂逅项目投资人;
在这里,你能开拓职场新机遇;
心动了么?
快来看下今年强大的嘉宾阵容吧!
未来链接机器人/IOT设备的云端控制中枢如何打造?
Karl Zhao, 着力打造链接所有云机器人及IOT设备的中枢智能平台。同时,Karl Zhao还负责CloudMinds多项AI科技研究比如结合AR与机器人智能的Human Augmented Robot Intelligence with eXtreme reality (HARIX) ,智能视觉识别等。他曾在AT&T以及OpenX等Fortune 100 或上市企业担任重要技术管理职位。
无人驾驶,新能源技术在PostmatesX有哪些应用?
闫旭,现任独角兽Postmates的PostmatesX部门, 致力于实时按需送餐机器人的研发On-demand delivery and pick up platform,是未来改变整个微出行的人工智能产品。他曾就职于Bosch research center 和 Faraday Future。 众多人工智能专家如何看未来两年的技术新突破?
Rebecca A. Fannin是Silicon Dragon这个三万全球创新精英社区的创始人,科技作者,媒体企业家,福布斯、CNBC、IBC长期签约作者。Silicon Dragon聚集了高管、投资人、创业者,Rebecca也曾与沈南鹏等知名投资人企业家一道,为国际顶尖科技创新带来新洞察。
Savan Devani在成立BioTrillion这个人工智能生物医疗公司前,曾参与过350亿美金的40个IPO/M&A项目,包括知名企业Amgen, Eli Lilly, Masimo, Medtronic等。在德意志银行任职VP的时候,也曾在中国主要负责了最大的两个IPO项目上海医药和复星医药。BioTrillion现在专注于开发人工智能平台BioEngine4D去帮助神经信号收集,数据驱动药物研发和疾病检测。 癌症免疫治疗在美国有哪些独有的新药以及诊疗方法?
Tony Chen,PrimeVax Immuno-oncology 创始人兼CEO,负责执行和监督施行PrimeVax的所有临床试验策略。Tony Chen曾在管理、公共政策、策略咨询、临床研究服务等医疗健康领域从事核心工作,并就职于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他曾协助于免疫肿瘤和罕见疾病药物在美国与欧洲的临床使用,并推动了奥巴马医疗法案的实施。在过去的5年中,Tony Chen带领PrimeVax从构想发展到临床实验阶段。
UbiVac作为免疫治疗的世界先驱,有哪些秘密武器?
Hong-Ming Hu博士 是UbiVac’s 首席科学家. 从复旦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后,来到美国Oregon 健康与科学Earle A Chiles研究中心,进修肿瘤及癌症免疫治疗, Dr. Hu 主导研发了纳米级疫苗, 任职于Robert W. Franz 癌症研究中心的免疫生物研究室。他同时也在多家大学/医院作为Adjunct faculty,在美国癌症协会以及NIH国立卫生研究院,国防部等作为评委。
户外家具DTC品牌创始人,将与我们分享他如何找到DTC翘楚Casper的高管一同创业,填补户外家居品牌的空白,实现爆发式用户增长。达到平均没几分钟,就有客单价超过2000美金的订单。Jiake曾经带领过两支创业团队分别完成数百万级美金的早期融资。他重点关注早期创业,Saas,D2C垂直电商等领域,也是多家创始公司和孵化器的导师与天使投资人。
知名Youtube油管频道Jubilee创意总监。创造过多条 破千万次观看的视频。每个系列都有多个深度讨论人与人关系的短视频。Ien也会在大会中分享以“live deeper”为主题,一步步积累到Youtube四百万粉丝这几年,哪几个因素是成功的关键。
新媒体从五年前演化到现在,还有哪些新玩法?
Joan He在万达传媒美国负责全球商务拓展,也曾创立了Velf工作室,独立制片作品多次获得国际顶级广告奖。她曾任职阿里集团大文娱美国,负责商务拓展与市场营销。
帅soserious运营于2016年,运营平台包括Instagram, YouTube, Bilibili, 微博等,至今全平台已积累300万+粉丝,播放量2亿余次. 帅soserious精准定位20-35岁爱好健身的年轻人群体,并通过结合Vlog+健身干货的模式,传达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他至今已经建立起庞大的粉丝群体,并且与其粉丝之间建立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帅soserious也同时与诸多国际大牌进行合作推广,其合作品牌包括:NBA、Alibaba、Under Armour、UNIQLO、HUAWEI等
无限自由(又称“自由君”),旅美福州人,自由撰稿人,自媒体人,曾经是上市公司高管。2014年2月,在中国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开设栏目《随口说美国》,获得超高人气,全网累计点击量过亿,备受来美新移民喜爱。 主播自由君也成为喜马拉雅打赏排名前十的喜马拉雅头部主播。
如何争取到最顶级的游戏I.P.,适应瞬息万变的玩家喜好
现任巨人游戏海外业务总裁,曾在完美世界工作十年、担任国际投资暨商务发展总裁、企业副总监。Bill曾帮助完美世界成立了美国运营机构,并且负责拿下了Runic Games 和 《未知世界》游戏运营权。同时他还在完美世界与行业巨头Valve Corporation的战略合作上起到关键性作用。也曾拿下过《穿越火线2》的中国大陆区PC端运营权;《炉石传说》中国区安卓版独家合作权和《文明》online版代理权。
Firefly Games Inc.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ichael是游戏行业与电商的连续创业者,曾经是ZQGame的海外负责人,负责国际布局,M&A,游戏发布与IP授权等。拥有18年的互联网特别是娱乐方向I.P. 经验的他。就在最近,Firefly Games与Skydance合作,开发了今年11月上映的卡梅隆指导的终结者主题游戏,在上映同时首发。
此次论坛获得了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的大力支持,活动当天科技参赞王凌参赞将出席并致开幕辞。
还有更多嘉宾持续更新哦...
活动时间:2019年10月5日 9:30-16:00
活动地点:美国洛杉矶Almansor Court
活动官网:www.sif.plusyoou.org
活动中午还提供精致午餐
还等什么?
快扫码开启与他们的对话!
购票链接:
https://2019sif.eventbrite.com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直达购票页面
错过了早鸟票的你一定不要错过数量有限的
第二张半价优惠
快带上你的小伙伴,一起kick off新机会吧 !
专访 | 首位亚裔竞选美国总统:每人每月1000美金、国际学生毕业就给绿卡,竞选总统我有十足胜算
以下文章来源于硅谷洞察 ,作者硅谷密探
大多数人可能还没听说过杨安泽(Andrew Yang)这个名字,但自从他今年年初正式宣布有意代表民主党参加美国 2020 年总统大选以来,杨安泽就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的确,他的亮点很多。他:
是近几十年来首位参加竞选美国总统的华裔;
是一位非常年轻、只有 43 岁的企业家;
认为自动化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大规模失业、因此提出 “人性至上” 作为竞选口号;
提出要给 18-64 岁的美国公民每人每月发 1000 美金 “自由红利”。
读书读到常春藤,创业见到奥巴马
杨安泽出生于华人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是伯克利大学的硕士和博士。杨安泽从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学毕业后,又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取得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企业律师。
辞去律师工作后,杨安泽曾三次创业:
第一次创业在投资人失去兴趣、互联网泡沫破碎之际,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与朋友共同创办的一家小型考试培训公司,后被培训界巨头开普兰收购;
第三次是在 2011 年创办的非营利机构 Venture for America,以 “把优秀大学毕业生放到被 08 年金融危机重创的城市锻炼两年、之后再帮他们创业” 的形式,帮助城市吸引人才、发展经济。项目发展顺利,杨安泽在 2012 年受邀前往白宫,参加奥巴马总统主持的青年创业论坛。
或许正是第三次创业经历启发了杨安泽的竞选之路。在创办 Venture for America 时,杨安泽在很多社区看到了自动化、机器生产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很多人难以维持生计,街上荒芜凋敝。
这还仅仅只是开始: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将不在需要人类完成,更多人将面临失业:卡车司机、零售业从业者、接线员、快餐店店员...等等,甚至一些白领工作,这无疑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技术变革有可能给美国社会带来的社会问题,杨安泽选择了 “人性至上” 这一不按常理出牌的竞选口号,也令他进一步提出了 “全民基本收入” (Universal Basic Income,下称 UBI,即不论工作、收入、财产等任何条件,人人都可领取由政府或团体组织定期定额发给人民的、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笔钱)这个在左派学界广受欢迎、但一直争议不断、从未在美国大范围实施过的提议。
杨安泽认为,既然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企业开源节流,导致大批人群失业,那么企业就应该多交 10% 的增值税,以这种方式对冲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取之于民还之于民。
在这种设计下,杨安泽提出给每位 18 - 64 岁的美国公民每月无条件发 1000 美金基本生活费,以确保每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没人因为科技的迅猛发展而 “掉队”。
这个想法到底可不可行?杨安泽作为亚裔竞选总统,又会给亚裔带来怎样的改变?带着这些问题,硅谷密探独家采访了这位敢于振臂一呼的美国总统竞选者。
专访全文
记者:你喜欢硅谷吗?
Yang:我觉得硅谷很有趣,因为它象征着未来。说它象征未来,不仅因为这里有很多科技领域从业者,而且还因为硅谷存在着巨大的社会不平等,很多人住房、交通等问题都得不到解决。硅谷今天的样子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科技发展的同时,未来我们将会不得不面对一些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
记者:你对科技持有怎样的态度?纽约时报把你描述为 “对科技持疑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Yang:我其实是 “科技信仰者”。我持怀疑态度的,是对目前美国政府让每一个人都从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受益的能力。但是,科技本身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将改变很多人的生活 —— 它已经改变很多人的生活了。所以说我是 “科技信仰者”、“政府怀疑者”。
记者:你选择 “人性至上” 作为竞选标语,是因为担心机器取代人类的工作后,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哪些工作是安全的,不会被机器取代?
Yang:一般认为照顾小孩、老人之类的工作不会被取代。但其实这很难说,机器照顾老人或许更合理,你看看我们给护工支付多少薪水就知道了:一年 2.2 万美金左右(密探注: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约为 5 万美金),还要求随时待命,没人想做这种工作。像照顾老人等很多岗位,机器都能胜任,但我们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样的工作有内在价值、不应该或不想被机器取代。
记者:也就是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无法避免工作被机器抢走工作的命运?
Yang:非重复性的体力工作,比如理发师或酒店清洁,这些工作不太会被自动化,因此可能是安全的。脑力劳动者的话....某些非重复的脑力工作,比如创意总监或 CEO,可能不会被取代。据美联储统计,大约 44%的工作岗位都是重复性的脑力或体力工作,而重复性的工作最有可能被机器取代,比如律师、会计师、保险代理人...很多这种工作都可能受到自动化影响,这其中大部分还是受过教育的人才能做的白领工作。
记者:在你之前的采访里,你提到 UBI 实施后会产生新的工作。会产生哪些新工作?那些工作不会被自动化取代吗?
Yang:产生的新工作将会是和日常生活相关的、便民的服务型工作。如果每人每月多 1000 美元,大家就更想消费,其中一大部分消费都会是家附近面包店之类的消费,因此面包店、夫妻店...会雇更多的人。那些小店不太会想自动化,他们还是需要人来服务。
记者:你提到每人每月这 1000 美金的资金来源包括以下四种:经常开支、增值税、新增收入、以及其它。我们来聊聊增值税。你如何决定哪些公司该付增值税?
Yang:我觉得所有公司都该付增值税,因为这是一种消费税。如果每人每月多 1000 美金,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会拥有更多的购买力,这个购买力会回流到为消费者市场服务的企业,而每家公司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为消费者市场服务。
很多其他国家也是这么做的。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征收 16%-20% 的增值税,美国都不用收那么多,只要收 10% 就够付每人每月 1000 美金了。
记者:这对企业来讲是个新的支出,那些现在已经在挣扎着才能不亏本的企业怎么办?
Yang:如果每人每月多出 1000 美金,这对一些已经在挣扎的企业是个好消息。另外,一小笔增值税不应该到了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地步。
记者:我们再来聊聊 UBI。这个想法的可行性被证实过吗?有没有一个实验、最好还是较大范围内的实验,能证明 UBI 是可行的?
Yang:我查看了过去几年在世界范围内推出的每一项 UBI 试验,几乎所有试验数据都非常积极(注:有些实验结束后并未给出官方结论)。我认为美国也应该亲自试一下,不能懒惰地指望着其他国家试过之后没问题再拿来用。试一下又能有多糟糕呢?最差的情况就是 —— 你的公民更有钱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吧。
记者:为什么不先搞试点呢?从一个街区、一个城镇开始?
Yang:有些私人机构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密探注:如硅谷著名孵化器 Y Combinator),但我认为一个街区、一个城镇还是太小,应该在更大范围内实验更久,这样才能得到有意义的数据。
记者:UBI 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不是所有人拿到钱后都会合理地处理这笔钱。
Yang:当然,有些人花这笔钱的方式可能不那么 … 理想。怎样花钱才叫 “理性”、才是 “负责任地花钱”?我们现在的定义可能有些狭窄。即使有些人花这笔钱的方式我们不认同,但只要他们不做出伤害他人或犯法的事情,也轮不到我们管。
记者:为什么不拿这笔钱对人们进行职业培训,以便人们找到新的工作呢?
Yang:因为很多针对再就业的培训根本没效果。如果看下关于再就业培训的数据就会发现,其有效率几乎是 0%。更何况美国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也找不到工作,而大学毕业生还是受过价格昂贵的高等教育的一群人。可见,希望用 “再就业培训” 解决问题基本是个幻想。美国政府在这方面表现一直以来就很糟糕。
记者:为什么会这么糟糕?
Yang:因为我们的政府把再就业培训外包给盈利性公司做。盈利性公司拿了政府的钱,训练一番,也不管结果如何,反正已经拿到政府的钱了。训练完了,人们还是找不到工作,政府双手一摊,“我们已经找人培训过你们了呀!” 有时让人们重新找到工作是件很有难度的事情,对生活在某些地区、只有某些技能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现在,美国的劳动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只有 62.7%,是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和萨尔瓦多、多米尼加一个水平。报纸上说的失业率低至 3.9%,指的是在积极找工作的人群里有 3.9% 找不到工作,这个数字不包括那些因为长期找不到工作而放弃的人。实际上,当一个人长期找不到工作而放弃时,失业率反而会降低。如果我们不做出改变,情况只会更糟。
记者:你是一名想竞选美国总统的亚裔,这很少见。
Yang:是的,太少见了,以至于我是第一个!
图自 The New York Times,版权属于原作者
记者:你的亚裔身份对你竞选总统这件事有影响吗?
Yang:肯定有影响 … 我试图把注意力放在正面影响上。美国人认为亚裔都很聪明、做事谨慎,所以当我引用一个数据时,他们往往觉得我说的数据是正确的 —— 的确也是正确的。你知道,我必须把我的注意力放在(刻板印象的)积极方面。
记者:如果竞选成功,你想为美国的亚裔带来哪些改变?
Yang:我想做的事情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欢迎全球各地最聪明的人才。如果你来到这里、取得学位,我觉得我们就该直接把你的绿卡订在你的文凭上。
记者:你提到想吸引全球人才。以美国大公司招人为例:你认为像 Google、Facebook 之类的大公司在招人时,是否应该忽略 “应聘者是不是美国人” 这一点?
Yang:这些大公司会做对他们最有利的选择,不论这个选择是什么。不过,我的确觉得现在的H1B 政策有点荒谬...如果我当选,我肯定会放宽 H1B 政策。如果企业很想雇佣某位外国人,政府应该去协助,而不是把这个过程弄得更艰难。
记者:如果大公司不考虑国籍问题,把外国申请者和美国申请者一视同仁,势必导致一些美国人求职难度加大,这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如果大公司优先美国人,就会失去一些优秀的外国人才。如果让你制定法律,你如何权衡?
Yang:我不认为这会导致美国人找不到工作。如果你从世界其他某个地方雇了一个很聪明的人,让他/她到谷歌总部工作,这真的意味着你就不想雇佣同样聪明的美国人了吗?当然不。你会想把两人都招进来。我不认为这是零和游戏,我认为这种零和游戏的思想正在毁掉这个国家。
记者:... 好吧。我们再聊聊亚裔小孩上学的事情。我们都听说了哈佛等一些美国顶级大学对亚裔申请者的要求比其他族裔更严格。有些情况下,亚裔的成绩需要比其他族裔高几百分,才能进同一所学校。
Yang:是的,亚裔在录取标准上的确是...受到惩罚的(注:近期有报道指出,哈佛大学招生时在衡量申请者是否有 “积极人格”、亲善力、勇敢、善良和“广受尊敬”等性格特质上的主观分栏目里,经常还没见面就给亚裔很低的分数)。
图自yang2020.com,版权属于原作者
记者:你会就此作出改变吗?
Yang:对于私立大学来说,他们自己决定招什么样的人。如果觉得成绩好、分数高,就一定能进好大学,这实际上是对美国大学的运作方式有误解。美国大学的运作方式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能力优先、谁强谁上(meritocracy)。
呃,但是...呃,你知道,亚洲人是受到现在这种模式的伤害的。但这种情况历来如此。逼着这些学校彻底改变是错误的。学校的有些喜好根深蒂固,存在了很久了。
记者:你自己有两个孩子。如果以后他们成绩优秀、经历有趣,却因为族裔问题被哈佛拒绝,你如何向他们解释这种现象?
Yang:我会说,“恭喜你们考进了你们能考进的其他大学。你的人生和未来是否成功不取决于人为制定的录取标准。”
记者:好吧。最后几个快问快答:童年对你影响最深的事情是?
Yang:我小时候是我们街区极少数的几个亚洲小孩之一,所以我从小就知道被边缘化的感觉,这种感觉一直伴随我到今天。现在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工作被机器抢走了、自己也被边缘化。这就是为什么我想竞选总统。
记者:你最喜欢的政治人物是谁?
Yang:西奥多•罗斯福。告诉你件有趣的小事:我是罗斯福曾曾孙女的教父。
记者:从 1 到 10 给自己打分的话,你有多自信你能赢得此次总统竞选?
Yang:几个月前,有个赌场把我赢得竞选的赔率定为 200:1,现在是 120:1了...哈哈。我打 10 分,我觉得我有机会赢得选举。我认为我的选举能给不仅美国亚裔、而且整个美国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关于这点我也有信心打 10 分。
记者:谢谢!
Yang:谢谢。
要想在华盛顿特区的宾夕法尼亚大道上接受民众欢呼,杨安泽还要闯过层层关卡:首先,他必须通过民主党内两轮提名竞选。但民主党会把赌注下在一位缺乏政治经验的人身上吗?他的总统路能走到哪一步还很难说,不过亚裔站住来勇敢发声,对每一个亚洲人来说 —— 不论是否生活在美国 —— 都是好的。
马斯克发布脑机接口系统!芯片直连大脑,激光开颅放置,可用iPhone操控,网友炸了:这就是黑客帝国
本文经AI新媒体量子位(公众号ID:qbitai )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
刚刚,马斯克宣布,已经找到了高效实现脑机接口的方法。
在刚结束的发布会上,马斯克甚至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之情,一度笑场。
Neuralink,成立于2017年。目标是研发超高带宽的脑机接口系统,实现与人工智能的共存。
现在,马斯克朝着这个伟大目标,向前踏出了一大步。
整个方法,核心一共有三部分。
一是“线”(threads),直径4-6微米,比人的头发丝(约75微米)还要细很多。
与其他脑机接口中使用的材料相比,不仅对大脑损害性更小,而且还能传输更多数据。分布在96个线程上的每个阵列中,能够拥有多达3072个电极。
二是“缝线的机器”。这是一个神经外科机器人,每分钟能够植入六根线。整个过程,特别像缝纫机。
第三,Neuralink还开发了一种定制芯片,来更好地读取,清理和放大来自大脑的信号。
Neuralink在老鼠身上的实验显示,通过头部的USB-C端口收集,它提供的电流大约是目前最好的传感器的10倍。
Neuralink计划,在明年第二季度进行人体试验。
现在用小鼠进行的实验,只能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传输数据。
但Neuralink表示,他们最终的目标是加入无线系统,现在它已经被集成到“N1传感器”的产品中,芯片尺寸比手指尖还小。
Neuralinky的计划中要植入四个传感器,其中三个位于运动区域,另一个位于感受区域。唯一外置的设备安装在耳后,内含一枚电池。
通过无线连接,你甚至可以与iPhone应用程序互动。
Neuralink的科学家希望使用激光束来刺穿头骨,而不是钻孔。
布朗大学开发了一个叫做BrainGate的机械臂系统。BrainGate会依靠犹他阵列,即一系列最多可容纳128个电极通道的坚硬针头来进行手术。
但这个数量的电极通道比预期的要少,这意味着从大脑中获取的数据会变少,并且它也比Neuralink的线更硬。
这对于长期功能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大脑在头骨中移动,但阵列的针并不移动,这就会造成伤害。Neuralink尝试使用柔性薄聚合物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Neuralink的技术难度更甚于犹他阵列,因为它非常灵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每分钟能自动植入六根线(192个电极)的神经外科机器人。
针头是这样的:
它干起活来就像是缝纫机一样:
缝纫机是怎样来的?团队在一篇论文里解释了:
从前那些又足够大、又足以穿进大脑的探针,会引发急性和慢性的损伤和炎症,也对设备本身的寿命、稳定性和产出有影响。 于是,Neuralink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法,就是把植入设备 (Insertion Device) 和被植入设备 (Implanted Device) 的需求分开满足:
植入工具是越坚硬越好,而被植入的探针是越小越灵活越好。
有了想法之后,团队又证明了这种思路是可行的,并且可以扩展:
他们开发了一个系统,把用薄膜聚合物做的、精细又灵活的探针 (Probes) ,和精细又坚硬的植入针 (Insertion Needle) ,以及一个负责植入的机器人,都整合到一起。
这个系统可以快速且精确地植入探针,每个都是独立瞄准靶点,避开可见的脉管系统,找到各自的目标。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大脑出现炎症和损伤。
在Neuralink演示当中,团队展示了一个连接到老鼠大脑中的系统,这个系统能从1500个电极中读取信息,比现有的嵌入人体的系统好15倍。这使它拥有了科学研究或医学应用的价值。
论文传送门: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578542v1
这件事,果然又引发了推特热议。
得知马斯克准备通过iPhone实现脑机接口的想法,用户@i_am_brennan说:Neuralink在构建真实的矩阵(黑客帝国)。
用户@Fayyette说:马斯克可能不是世界上最理智、最负责的人,但他TM确实搞了不少很酷的概念和产品。
还有人显然是发散联想了更多。
比方下面这位用户,感慨实验小鼠的同时,顺便YY了一下……
有很多用户表示迫不及待的想尝试,当然,还有很多用户表示怕怕。
一些人认为自己的大脑会被控制,一些人直接表示决绝,认为这有可能产生不受约束的可怕力量。还有人直接质疑:
怎么马斯克不自己先试?
还有人泼冷水:这个东西,最大的限制是……FDA的批准。马斯克你慢慢会发现,跟FDA打交道一比,你那些特斯拉股票监管风波都不叫事。
独立日:什么是美国?
本文权限由原作者保留
编辑\IPG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卢安迪(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学会主席)
每当听到人们称赞美国是「民主大国」,我就会痛心疾首,因为美利坚立国理念的独特和美丽之处,恰恰在于它是反民主的。
美国最重要的两部立国档──《独立宣言》和宪法──从来没有出现过「民主」一词。相反,几乎所有开国元勋都一致认为民主是最差的政治制度。
Alexander Hamilton说:「民主的本质是畸形的集权。」Thomas Jefferson总统说:「民主就是暴民政治。」John Adams总统说:「民主的下场必然是毁灭。」他的儿子John Quincy Adams总统也说:「历史证明,民主是所有政治制度中最动荡、最短命的。」
既然这么反对民主,那么立国先贤们为美国设计的制度又是什么呢?这是当年在费城开完制宪会议后,Benjamin Franklin走出来时被一个中年妇女所问的问题。
Franklin答道:“A republic, Madam, if you can keep it.” 美国的政治制度不是民主,而是宪制共和。
这是什么意思呢?
人权先于主权 天賦而非人賦
「美国权利法案之父」George Mason说得好:「每一个人都是生而自由独立,并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这些权利包括生命、自由以及私有产权,无法通过任何契约剥夺或放弃。」个人权利先于政府而存在,来自于我们作为「人」的身份,而非政府的恩赐或集体的决策。
《独立宣言》说:「人们成立政府,是为了保障天赋的权利。」政府的角色只是保障人们原本已经有的权利,而非创造权利。权利不是因为政府承认才存在,也不会因为政府不承认而消失。
可能会侵犯个人权利的罪犯有两种:普通人和政府。政府通过除暴安良、惩奸治恶来对付「私营」罪犯,但如果政府侵犯无辜市民的权利,那就轮到政府在犯罪。
宪法的作用正是在于限制政府,使它只负责保障个人权利,而非侵犯个人权利。政府首长以投票选出,但无论谁做总统,其政策都不应听从「民意」,而是老早根据宪法定死的:只保障个人权利,其余一律不做。即使一亿人投票支持,都无权指派政府去侵犯一个人的权利。
只要比较一下美国《权利法案》和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就可明显看到美利坚立国理念是多么独一无二(American Exceptionalism)。
1789年8月发表的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说:「任何人都有言论自由,只要不违反法律。」至于同年9月通过的美国《权利法案》,则说:「国会不得订立任何限制言论自由的法律。」换言之,法国的理念是「不准违法」,因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美国的理念则是「不准立法」,因为多数人不得剥夺一个人的权利。法国以民主之名革命,因而得到暴政;美国以自由之名革命,因而得到繁荣。
私有产权神圣 民主决策无效
如果要选一个最能代表美国的画面,我认为是一个老太太誓死不肯把自己的房子卖给发展商,连多数人选出的政府挟「公众利益」之名也奈何不了她。结果发展商在她四周建满高楼,中间仍要留出一个小洞给这个「钉子户」。
面对千军万马,我自巍然不动──老太太象征的,是永不牺牲个人权利,顶天立地的美国精神。就如哲学家Ayn Rand写道:“Man holds rights, not FROM theCollective nor FOR the Collective, but AGAINST the Collective – as a barrier which the Collective cannotcross.” (注1)
「宪法之父」James Madison说:“Government is instituted to protect property of every sort. This beingthe end of government, that alone is a just government, which impartiallysecures to every man whatever is his own.”
美国第一任最高法院首席法官John Jay说得更白:“NO POWER ON EARTH has a right totake our property from us without our consent.” 历史上,美国选/举的投票率是西方国家中最低的,因为当规定了政府基本上只负责捉贼,其余什么政策都不能有,则谁做官员都分别不大了。
美国国会是「民主」地选出的,但1796年,当有人在国会提出拨款15,000美元来接济一批难民,当时还是议员(后为总统)的James Madison怒发冲冠地站起来:「我的手指在宪法里指不到任何一条,授权国会强征纳税人的财产来做善事!」1854年,国会通过拨款支援国内精神病病患者,Franklin Pierce总统却否决了这条法案,并解释道:「宪法没有授权政府支援任何人,这样做将是彻底的倒行逆施。」
1887年,Grover Cleveland总统则否决了一条资助受旱灾打击的德州农夫的法案,因为「我在宪法里找不到这条法案的授权,我也不认为政府的职责包括改善民生。」(注2)
这些历史片段,今天做梦都难以想象,因为自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运动以来(注3),人们已把「经济自由」和「公民自由」分割开来,觉得政府在街上打人是罪大恶极,但政府到家里抢劫却理所当然──只要是为了「帮人民解决问题。(注4) 同时,人们抛弃美国宪法里的古典自由主义人权概念(注5),接受了与之矛盾的《世界人权宣言》里的所谓「第二代人权」,导致政府角色急速扩张,更多事情需要集体决策,从而使「民主」取代「自由」成为美国政治的关键字,也令Benjamin Franklin一语成谶:“Whenthe people find that they can vote themselves money, that will herald the endof the republic.”
古时候,每当国王驾崩,新王即位,人们便会喊出一句乍听像是矛盾的口号:「国王已死,国王万岁!」看着240年前的今天成立的伟大国度,四个甲子以来如何一步步背弃其立国初衷,任由「民主」政府践踏蹂躏,更看着少数智慧而勇敢的人民怎样努力拯救这个我心爱的国家,我又岂能不怀着赤子之心,大声疾呼:「国父已死,国父万岁!」
附注:
1、不错,美国曾经有过奴隶制,这是一道不可磨灭的历史疤痕。但奴隶制是世界各地自古以来的常态,没有一个国家不曾有过奴隶制。最先奴役黑人的是其他黑人,而阿尔及利亚的黑人更曾奴役白人。我们要问的不是「为何会有奴隶制」,而是「为何会有自由」。美国是第一个以自由之名立国,高举个人权利的国家,而正是基于当初这个立国理念,美国后来废除了奴隶制。
再者,著名废奴主义者Lysander Spooner所言甚是:「一个人不会因为每几年有份投票选举奴隶主,就变得不是奴隶。」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几十年间没有征收分毫入息税(income tax)。因此,如果奴隶制的意思是“involuntaryservitude”的话,美国甚至是史上唯一一个真正废除了奴隶制的国家。
2、 然而(或者应是「因此」),美国的私人自愿慈善却比所有其他国家都发达。今日很多志愿组织都是在19世纪自由放任的美国成立的。当年如果你的农场被火灾烧掉,来自社区的慈善捐赠之多,会令你比原来更富有。今天,反对政府进行财富再分配的人的平均慈善捐款,是支持政府再分配的人的四倍,尽管前者的平均收入比后者更低。详见拙作《福利主义加剧贫富悬殊?》。
3、我认为「进步主义」应改称「退步主义」,原因见于拙作《美国政局何去何从?》。
4、如果你有冲动回答「但征税是大家投票决定的啊!」,那么只需问一个问题:如果多数人投票决定派政府到街上打人,是否就变得没有问题?
5、今天美国政坛已没有什么人觉得需要严格遵守宪法了,详见拙作《荣保罗──国会山上的末世先知》。
蒂姆•库克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都讲了啥?
以下文章来源于硅谷洞察 ,作者Jinxia Niu
6月16日,斯坦福大学迎来了第128届毕业典礼。和十四年前的乔布斯一样,苹果CEO蒂姆·库克登上了同样的主席台,给这届 95后毕业生做主旨演讲。
典礼开场后,各个院系的毕业生遵循斯坦福独特的“搞怪走”(Wacky walk)传统,有的扮成鸭子、乌龟等动物,有的戴着奇形怪状的帽子,打着设计百变的标牌,一路搞怪,一路欢笑着进入了会场。现场空气里演奏着“我们毕业了”的恣意欢歌。
不过,和乔布斯鼓励当年的学子“保持饥饿,保持愚蠢”、勇敢追求内心真正所爱的“励志演讲”不同,蒂姆·库克在演讲中以沉重的语气警醒年青一代,要学会为自己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
库克不点名地批评 Facebook、Youtube 等硅谷科技公司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连接彼此之时,对数据隐私和保护的忽略、以及对科技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库克还着重批评了号称 “一滴血检测癌症” 的Theranos 公司(详情请看这篇文章),以此作为反面例子,呼吁年轻一代 “创造出真正伟大的东西”。
要享受声誉,首先要学会承担责任
蒂姆·库克的演讲以回忆自己大学时期在帆船队与斯坦福大学比赛的有趣经历开始,一下子拉近了与现场学子的距离。紧接着话锋一转,就谈到了斯坦福和硅谷的科技创新。
蒂姆·库克说,斯坦福和硅谷的根是缠绕在一起的,同属一个生态系统。十四年前年前,乔布斯站在这里给毕业生毕业演讲时是这样,今天依然如此。
“过去几十年里,斯坦福的毕业生 —— 包括退学生 —— 一直和硅谷其他创业者一起,保持着乐观、激情和创新能力,一直在用科技来重塑社会。但就在你们在这里学习的四年间,很多危机挑战着乐观主义者。这个地方依然相信,人们可以用技术解决任何问题,也相信我们有潜力来创造这些技术。但我在这些年里学习到的一件事是:科技并没有改变你是谁,而是展示了你是谁:你是好,还是坏。我们今天在科技,社会各个领域面临的问题终究是人的问题,是人性引领这我们走到了今天,也唯有人性可以带领我们走出困境。
“硅谷产生了人类现代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创新:从惠普的创始人在车库里创业、到现在你们手上拿着的 iPhone,再到可分享视频和社交产品... 它们从硅谷产生并壮大,迅速连接了地球上大半的人口,而这些创新都是从斯坦福的后院里走出来的。
“但最近,我们这里的科技产业也以一个不怎么体面的方式变得有名:居然有很多人认为你可以不承担责任、仅承担好听的名声就行了。
“我们现在每天都能看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每一起数据泄密里、在每一次对隐私的侵犯里、在每一次对网上的暴力言论视而不见里,在假新闻里、在号称 ‘只需一滴血就能诊断你身体 ’ 的虚假奇迹里。(硅谷洞察注:号称“一滴血检测癌症”的Theranos 公司在曝出丑闻前曾融资上百亿美金,是硅谷近年来最大的科技骗局,创始人是曾有 “女版乔布斯” 之称的斯坦福辍学生伊丽莎白•霍尔姆斯。)
“很多人甚至相信,只要动机是好的,就能抹平自己所带来的糟糕后果。但不管你喜欢与否,你所创造的东西,定义了你是谁。这么说可能有点疯狂,但是,如果你创造的东西混乱、问题丛生,你就不能逃避自己对这些混乱的责任。承担起责任来,同时意味着你要有勇气来看清这个事实。
“如果我们默许自己日常生活的一切数据都可以被分析汇总,被卖掉,或者在一起黑客袭击下被泄露掉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那我们失去的将远不仅是数据,我们失去的是身为人的自由。
“想一下我们到底在置什么于危险之中吧:所有你写的、你说的东西、所有你感到好奇的话题、所有你离奇的想法、所有你脑子一热买的东西、每一个你感到沮丧或脆弱的时刻、每一次牢骚或抱怨、每一次你以为是私下分享的秘密,其实都被人记录。
“在一个没有数字隐私的世界里,即便你什么都没有做错,只是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think differently”),你也会自动开始对自己的“审查”。当然你不会一下就变成那样,而是一点点逐渐改变的。你会学会少冒一点风险、少抱一些希望、少一些想象、少一点勇气、少一点创造、少一点尝试、少说话 … 直到连思考都少思考。
“数据监视的后果令人不寒而栗,它会触及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长此以往,我们将会终结在一个匮乏的、缺乏想象力的世界里。这也会是一个一点一滴,逐渐发生的过程。这样逐渐恶化的环境与科技行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开放和自由的想法是对立的,它会在硅谷再度起飞之前就扼杀掉它。
“作为雄心勃勃的年轻一代,你们值得拥有更好的,我们所有人都值得拥有更好的。如果我们仍然相信自由意味着一个伟大的创新想法可以落地生根的地方,那么,今天正是我们的责任来改变当下。因为你们这一代也应该拥有和前辈们同样的自由来重塑我们的未来。
“因此,这是我要告诉你们的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想要享受声誉,首先得学会承担责任。”
成为一个好的创造者
分享了对当今科技的负面影响的忧虑,呼吁年青一代承担起改变的责任之后,蒂姆·库克指出,也有很多人不会进入科技行业,很多不同领域也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因此他的下一个建议是,不管你在生活中做什么,要成为一个好的、真正的创造者。
“不管你去哪里、做什么,你都会充满野心壮志,否则你今天也不会坐在这里。始终用更好的人性来匹配你的野心吧!带着一个伟大目标去做,始终为了更伟大的事物而服务。
“不管在生活中做什么,要成为一个创造者。你不需要从0开始去一下子就要创造出一个重大的项目或发明,相反,那些最好的创造者,那些创造出的东西能够超越时空持久存在、创造者的声誉和影响也能随着时间流逝变得更伟大之辈,他们都是在一点一点的去创造,哪怕用一生的时间。
“这样的创造者知道自己一生的工作会在某一天超越自我,超越任何人,他们知道自己创造的产品会影响几个世代的人们。这不是偶然,某种程度上,这正是成为一个好的创造者的要义所在。你值得更好的,如果你的身边环绕的不是这样的更好的,更伟大的东西,那你就自己去创造”。
你永远不会 “完全准备好”
演讲最后,蒂姆·库克以非常悲痛的心情回顾了乔布斯当年罹患癌症后,突然将执掌苹果的重任交给自己时的感受。
和14年前的乔布斯一样,蒂姆以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来结束演讲。
“毕业生们,成为一个创造者还意味着,你要接受在故事结束或到达高潮的那天之前,你就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的可能性。
“意识到这一点,也是我给你们最后一个建议的原因。十四年前,乔布斯站在这里时曾说,‘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去活别人的生活,不要让别人的噪音干扰你内心的声音。’
“而我学到的是,你的导师可以让你做准备,但不会让你准备好。我以为乔布斯会一直领导苹果,直到他去世后,我才明白 ‘准备’ 和 ‘准备好’ 的区别。那是我一生中感到最孤独的时刻。我被人群包围,却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但我却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期待。我知道,我需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现场一片沉寂之后,蒂姆·库克又以激昂的语调将演讲带入了最后的高潮。
“毕业生们,事实是,当属于你的时刻到来之际,你永远都不会准备好了。你也不应该已经准备好了。在不被期待之中寻找到希望吧,在挑战之中寻找到勇气吧,在孤独的路上找到你独特的自己吧!
“不要被外界分心,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只想要声誉,不想承担责任。有太多人出现在剪彩现场,却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都没有创造出来。和他们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吧!去创造出一些真正值得的东西出来吧!谢谢!”
川普推特发话:就业留美之路将变得简单
川普特别爱发推特,并且产量惊人。09年至今,总共发出4万余条推文。上周五也是毫不例外的高产,一连串地发了13条推文,其中一条提到H-1B Holders(外籍高技术雇员)!我们来看看,他说了什么:
这段推文大致说的是:
在美国持H-1B的小伙伴们,新的H-1B改革方案出台指日可待。你们的留美之路将变得简单明朗,还不乏成为美国公民的机会。我们鼓励有才华、有高技能的外国友人在美国成就事业。
这话听着很顺心,
却没有一句是实锤政策(福利)啊。
改革原因是什么?
改哪里?什么时候改??
难道推文中提到的改革与去年年底美国移民局USCIS提出的H-1B改革方案有关?毕竟上次的重磅消息是USCIS将调换抽签的顺序,先将所有申请人纳入65000个常规名额进行抽签。如果达到上限,再从剩下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申请者中,抽取20000个名额。这意味着研究生及高学历者的比例将在所有中签者中增加16%!
此提案在联邦公告网上于2018年12月3日公布,并在之后的30天向各界收集意见与评论。如果一切顺利,申请方案可能从此次4月份的抽签开始施行。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这些改革喜讯能尽快落实,毕竟自从2017年川普入驻白宫后,H-1B政策的改革提案,就如他的情绪一样,时晴时雨。我们来回顾一下,之前都有哪些H-1B“不友好”政策:
2017年4月
特朗普在视察威斯康辛州的工具公司实耐宝(Snap-on)时签署了“买美国货,雇美国人”(Buy American, Hire Ameircan)行政令,并在当地演讲时特别强调“不能再让H-1B持有者代替美国人”。这项行政令并没有直接改变现有的H-1B工作签证项目,但要求严格防止欺诈和滥用,并要求国务卿、司法部长、劳工部长和国土安全部长尽快提出H-1B改革方案。
2018年1月
美国媒体公司McClatchy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将打算修改现行H-1B使用六年之后的延期规定,也就是说递交了绿卡申请的那一批H1-B持有者,很可能由于没有排到而身份过期,不得不回国。让外籍雇员虚惊一场之后,USCIS媒体关系负责人Jonathan Withington才出来正面否定了谣言,并强调移民局从未考虑过这项政策变动。
2018年3月
川普在白宫签署了一份针对中国的总统备忘录:宣布将对约600亿美元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他还扬言在对中国实施贸易战的期间,打算限制中国留学生签证。
2018年6月
美国国务院签证局官宣,部分STEM专业F1签证由5年缩短成1年,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和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专业。
2018年7月
川普拟取消H-1B签证持有者配偶的工作权,这可能使得10万人面临失业,并对持H-1B签证者及其雇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018年10月
白宫鹰派鼓动川普停止向中国公民发放留学签证,不过由于一些人对这样做的经济和外交影响感到担忧,该提议遭到搁置。
虽然大多H-1B“不友好”政策并没有施行,但也足够对于H-1B签证持有者和留学生心里留下阴影。希望2019新的一年里,就业留美之路能真像川普说的那样简单明朗吧。
写给那些想回国又不敢回国的硅谷人
以下文章来源于Louis徐玮 ,作者LouisX
本人在美国读书4年,在硅谷科技公司工作4年。可以算得上一个资深海归。几年后我选择了回国加入国内互联网的大潮。许多人非常不理解我的行为。为什么要选择回国?
每天早上9点起床,一看早上没有会议,继续刷半个小时手机。懒懒散散地开着车到公司已经快十点了。慢慢吃个有机的健康早餐。点开邮箱,看一下任务列表。刷刷刷开始工作。午饭时间和同事们聊聊股票,聊聊下周去哪爬山滑雪。下午回到工位,看看手上的活,想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升职,盘算怎么样做出更大的impact。一转眼晚上下班,堵在101高速上,耳边放着迷离的音乐,看着朦胧的灯光,你渐渐陷入了沉思...
硅谷的互联网人生活是许多人羡慕的。没有996的体制,没有帝都的雾霾。每个人似乎都生活得很安逸。但我深深的意识到,这背后依然有一大群人,有着一颗想回又不敢回国的心。
我身边的硅谷人,大部分都就职于Google,Facebook,微软,亚马逊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他们大部分有着很高的学历背景(清北上交复旦),也都十分有才华。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都在从事着与其能力相比比较简单的工作。比如有个朋友曾经是学校绩点排名第一的学霸,却在公司里写着测试用例。清华的本博高材生,也是在每天在改着报错页面的UI代码...许多朋友在和我抱怨得不到成长的同时,每天依然做着重复的工作。其实国内互联网近几年的快速崛起,潜移默化地撩拨着许多硅谷人的内心。大家都知道国内发展得很快,国内或许对国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担心着国内竞争激烈的市场态势环境,担心自己无法适应国内的企业文化环境,担心失去美国的各种福利。
当然每个人选不选择回国,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此文希望以比较中立客观的角度分析一些共性问题的本质。分享我的一些感悟和认知。
上文提到,Facebook,Google等公司的人才战略决定了他们要尽可能在市场上找到最优秀的人才。但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做影响力最大的事情。就注定了一些人才需要做一些与能力不相匹配的“简单”工作。但是算下来公司ROI依然是正向的。因为这些公司的边际效益很高。举个例子,假设你在Facebook负责改造一个非常简单的二级页面,这个事情假设能影响到1%的DAU用户,以Facebook的体量,就算只有1%,也切切时时每天影响了上千万的互联网用户。产出的价值也真真切切为公司带来了很大的价值。所以Facebook愿意花费几十万美金的价格请一个工程师,TA所带来的价值肯定远远超出TA的成本。但是如果你身在一个只有上千万DAU用户的公司,你肯定要做出更大的业绩才足以覆盖你的成本。这也是比较客观的事实。美国至今为止依然是互联网发展的中心,所以回国的你大概率会加入一家规模更小的公司,这时候就要求你提供/做出比原来工作scope更大的事情。其实大公司跳小公司也是同样的逻辑。这对每个人也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你的能力没有足够的弹性,回国/选择小公司的确不太合适。
许多人会担心国内的企业工资会比不上硅谷的公司。但是当匹配上了,又会担心里面会不会有什么猫腻。其实本质上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我还听很多人担心什么国内很多人会把你的技能学过来然后就把你抛弃了。其实根本不需要有这种担心。首先,如果你懂的技能是比较浅层次的,那应该做的是把认知加深。我就拿算法举个例子,其实大部分牛逼的算法都是开源的,很多思想也是广泛流传于业界的。如果你只是知道这个算法本身,其实并不算你有了核心技能,而是要理解算法背后的数学本质和其所配套的系统架构。许多人知道算法,也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出来。因为这背后还有团队对算法的理解,要不断调优,对不同量级和情景进行不同架构的适配,才有可能真正执行起来。就好像同样一件事情。就算给出比较明确的指令,给A做和给B做,做出来的效果也是很不一样的。所以只要有实力的人,到了哪里都一样到处被人抢。如果还没达到那个水平,就尽快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其实国外大公司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的。只不过很多同学第一份工作就是国外的大公司,很多东西都觉得是理所当然。我有个Google的好朋友,之前在Google负责广告推荐系统。回国加入大厂,工作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环节和之前都很不一样,随便把一些关键的环节改成Google的模式就有很大的提升效果。所以在平时工作中,千万不要忽视那些“理所应当”的细节,这些“细节”很有可能是公司长期积累迭代沉淀下来的精华。如果你能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本质,或许就能本质上提高你的认知。
再说一下世界的趋势。2013年,全球市值最高的美国互联网公司有13家,中国是3家。2018年,美国这个数字变成了12家,中国是8家。贸易战日益加剧,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种种的这一切都表明了中国科技力量的快速崛起。美国对于中国的崛起表现出了更强烈的焦虑和不安。我相信这个趋势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延续下去。中国互联网科技行业将在很多层面上逐渐超越美国。短期内的起起伏伏都不重要,要以更长远的眼光来判断趋势。如果趋势真的是这样,我们更应该加入到这个浪潮之中,顺势而为,毕竟许多时候趋势比个人努力会更为重要。
再从个人发展的层面而言。以后的高级人才,大概率是更多元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给大家带来的认知是: 人才对技能应该更加专业化。所以爸妈给我们的教育都是:学好一个硬本领,走遍天下都不怕。但其实,随着社会各行业的高速发展和融合。只掌握单一技能便能走遍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社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这本质上是因为多元化的思维模型才能为企业提供更有效解决方案。比如说你开一家餐厅,以前你只要做菜好吃就可以了。但是在当今时代,你还必须得学会如何营销,如何洞察用户心理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用更科学的数据分析提高各环节效率等。
从许多维度来说,国内提供的各维度思维能力锻炼和空间更大。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内的互联网公司竞争更加激烈,你更有可能接触到更多维度的思维锻炼。你所接触到的人的层次也是不一样的。由于国内外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切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我身边的许多朋友,回国以后,的确切换了许多身份,你和他们交谈,能明显体会到他们认知和思维层面上的提高。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人才,无论在哪,你都一定会发光。其实我上面所说的,对一部分人来说不一定正确,只是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些思考和判断。未来的人才一定是更多元化国际化的。没有哪一种选择一定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里做一个小预测,2019年末开始可能会有一波回国的小高潮。这可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末带来的人才流动趋势:4,5年前的移动互联网顶峰时期吸引了大批人才涌向美国顶尖互联网公司,这一波成熟的职业人将在这个节点作出关键性的职业生涯选择。如果有希望了解国内互联网行业的硅谷人可以和我联系,我可以分享更多我的经验带来更多的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帮助。
Personal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tatement
英特利普致力于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法 规的规定,采取一切合理措施,确保您提供给英特利普的个人信息在被收集、持有、 处理、使用及转移过程中,不会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查阅、处理或作其他用途。本 声明旨在告知您有关英特利普和您在处理您提供的个人信息时的权利和义务,明示收 集、使用上述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IntelliPro always commits to comply with Cybersecurity Law of P.R.C. and other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relation to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nd take all reasonable and practicable steps to safeguard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you from unauthorized access, processing, erasure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llection, storage, use and transfer. This statement is intended to inform you about your and IntelliPro’s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n relation to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you,and explicitly indicate the purposes, means and scope of collecting and using such personal information.
1. It is often necessary for our current or prospective clients, including individual clients, corporate or business entities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clients" and otherwise referred to as "client", "you" or "your"), to provide IntelliPro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INTELLIPRO", "we", "our" or "us") with data about yourselves, your individual representatives or employees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connection with our 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including delivery of services and/or products, preparation of proposals, provision of quotations, arranging insurance cover, managing claims, clien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nd conducting internal conflicts checks. Such Personal Information may include copies and other details of identity documents, proof of address and other contact details, information concerning age, marital status, racial or ethnic origin, physical or mental health or medical condition, dietary preference, commission or alleged commission of any offence or proceedings for any offence committed or alleged to have been committed, the disposal of such proceedings or the sentence of any court in such proceedings) etc.
为了履行我们的业务,包括提供服务及/或产品、准备方案、提供报价、处理 保险、管理申诉、管理客户关系以及进行利益冲突内部检查,我们现在或未 来的客户(包括个人客户及公司客户,以下简称“客户”、“您”或“您的”) 可能会将您、您的代表或您的员工的相关个人信息(以下简称“个人信息”) 提供给英特利普(以下简称“英特利普”或“我们”)。上述个人信息可能包括 身份文件的复印件或其它数据、地址及其它通讯数据、年龄、婚姻状况、 种族或民族、信用状况、身体或心理健康或医疗状况、饮食偏好、任何犯罪 或指控犯罪、任何犯罪或指控犯罪的程序、此类程序的处置或法院对此类程 序所判的刑罚等。
2.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provide will be collected, used and otherwise processed by INTELLIPRO for the following purposes:
英特利普将会基于下列特定目的收集、使用及处理您所提供的个人信息:
2.1 clien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procedures, including any potential conflict checks as may be required;
客户关系管理程序,包括任何必要的潜在冲突检查;
2.2 the delivery of services or products to the client;
向客户提供服务或产品;
2.3 those purposes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any particular service or product offered by INTELLIPRO;
英特利普向您提供某特定服务或产品所需的特定目的;
2.4 INTELLIPRO’s necessary internal record-keeping;
英特利普进行必要的内部记录保存;
2.5 prevention of crime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fraud, money-laundering, bribery);
防止犯罪(包括但不限于诈欺、洗钱、贿赂等);
2.6 purposes relating to any of the above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necessary research, benchmark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conducted to improve INTELLIPRO's services and products).
与以上目的相关或从属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为提高英特利普服务和产品水 平而进行的必要的研究、基准测试和数据分析)。
3. INTELLIPRO may send you information by e-mail, telecommunication means (telephone calls or text messages) or social media about products and services offered by selected third parties that we think may interest you but in doing so we maintain control over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we will not disclose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to such third parties without your prior consent. Upon the receipt of above information, you will retain the right to refuse to continue to accept such information or services.
英特利普可能会通过电子邮件、电话或短息或其他社会媒介,将我们认为您 会感兴趣的,由特定第三人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相关信息发送给您。但我 们将始终保持对个人信息的管控,且未经您事前同意,我们不会将个人信息 揭露给该第三人。您可以在收到上述相关信息后,选择拒绝继续接受该服务
4. Disclosure.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vided to INTELLIPRO will generally be kept confidential but you hereby consent and authorize INTELLIPRO to provide or disclose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to the necessary extent for thepurposes stated in paragraph 2 above to:
信息披露:您提供给英特利普的个人信息,英特利普将严格保密,但您同意 并授权英特利普可以基于上述第 2 项的目的在必要的范围内向以下主体提供 或披露您提供的个人信息:
4.1 any person to whom INTELLIPRO is compelled or required to do so under law or in response to a competent or government agency;
基于法律规定,或依主管政府机关的强制要求或指示,而应当向其揭露的对 象;
4.2 members of the IntelliPro Group and their affiliates;
IntelliPro Group成员及其关联公司;
4.3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industry regulators;
政府部门和行业监管机构;
4.4 INTELLIPRO’s auditors, accountants, lawyers or other financial or professional advisers; and
英特利普的审计员、会计师、律师或其他的财务及专业技术人员;及 4.5 other necessary and appropriate sub-contractors or third party service or product providers.
其他必要且适当的分包商,或提供服务或产品的第三人。 5. Failure to provide such Personal information may result in INTELLIPRO being unable to provide clients with the services and/or products requested. 您若未能提供这些个人信息将导致英特利普无法向您提供您要求的服务和/或 产品。
6. Safeguards. We confirm that we have implemented the appropriate administrative and security safeguards and procedur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revent the unauthorized or unlawful processing of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the accidental loss or destruction of, or damage to,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数据保护:我们确认,我们已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了适当的行政管理及 安全防护措施与程序,以防止个人信息被未经授权或不法处理,以及避免个 人信息遭受意外损失、毁坏或损害。
7. Data Transfer. Where necessary or appropriate for the purposes of data storage or processing or providing any service or product on our behalf to you, we may transfer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to another member of the IntelliPro Group or third party service or product providers within or outside the country in which INTELLIPRO is established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Australia and U.S.), under conditions of confidentiality and similar levels of security safeguards. At the same time. INTELLIPRO will conduct necessary security assessment when transmit such data overseas according to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
数据传输:为了数据保存、处理,或向您提供服务或产品的目的,在必要或 适当的情形下,我们可将个人信息传输给位于英特利普所处国家领域以内或 以外(包括但不限于澳大利亚,美国)的IntelliPro Group的关联公司, 或提供服务或产品的第三人,条件是该接受数据方应遵守保密义务并采取相 似级别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英特利普将根据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完成 数据出境必要的安全评估。
8. Your Rights of Access and Correction. You have the right to request access to and correct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you held by INTELLIPRO and you may:
客户查询更正个人信息的权利:您有权要求查询及更正英特利普保管的您提 供的个人信息,且您有权:
8.1 check whether INTELLIPRO holds or uses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provide and request access to such data;
查询英特利普是否保管或利用您提供的个人信息,以及要求阅览该数据;
8.2 request that INTELLIPRO correct any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provide that is inaccurate, incomplete or out-of-date;
要求更正个人信息(如果您提供的个人信息不正确、不完全或已过时);
8.3 request that INTELLIPRO specify or explain its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in relation to data and type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handled by INTELLIPRO;
要求英特利普说明或解释英特利普保管个人信息政策与程序;
8.4 communicate to INTELLIPRO your objection to the us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provide for marketing purposes whereupon INTELLIPRO will not use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you provide for these purposes; and
反对英特利普为了营销目的而利用您提供的个人信息,英特利普将不会为了 这一目的而利用您提供的个人信息;及8.5 withdraw, in full or in part, your consent given previously. 撤回已给予的同意。
9. The person to whom written requests for access to Personal Information or correction and/or dele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or for information regarding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and type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handled by INTELLIPRO is:
如您要求查阅个人信息或更正及/或删除个人信息,或要求提供英特利普关于 个人信息的相关政策、程序,应向下列人员提出书面要求:
Email: contact@intelliprogroup.com.
10. This statement is provided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 version. Should there be any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versions, the English version shall prevail.
本声明包含中英文版本,中英文版本如有任何冲突,应以英文版本为准。